青霉素、感冒通、去痛片……这些经典老药批量停售背后,是药企对基本药物招标又爱又恨的困局。低价投标,人工等成本的上涨将给企业造成更大亏损;如果连有运费优势的本地药企都放弃投标,其他外省企业就更难承受。长此以往,一些廉价有效的老药,就有可能在医院消失。(2月25日 《湖北日报》)
经典老药,可以说是药企的“良心药”。相比起某些药企斥重金请大牌明星做广告,“放心药”成“闹心药”,以价格低廉、药效明显称著的经典老药,用效果说话,靠口碑宣传,不仅缓解了病患的病痛和经济压力,对于药企本身,也是彰显社会责任感的“零成本”宣传。
本是互利双赢的“良心药”,为何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局,究其原因是没有顺应市场规律。据报道,为控制药价,省卫计委在基本药物招标时,本着“低价优先”的原则,造成投标企业一味杀价。另一方面,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上涨,使企业利益被压缩,甚至变成亏本生意,企业干脆停产或者将老药披上高价“马甲”。控制药价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如果不遵循市场规律调节价格,而是简单粗暴地一味追求低价,很可能遭到企业的退缩甚至抵制,最终利益受损的还是广大病患,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如何解决其生存困境,莫让“良心药”“伤心”。笔者认为不妨适当调整基本药物招标机制,允许基本药物的定价依据市场行情进行浮动,达到合理的利润空间,让“良心药”能自力更生,也不至于变相抬价增加病患压力。其次,国家可以出台廉价药保护目录,政府对一些生产成本高、调价困难的药物酌情补贴、定点生产,保证基础药物质量和数量的同时,保护企业生产积极性。
但愿“良心药”能医得好自己的病,生存得久一点。
稿源:荆楚网
作者:徐芳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