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网曝“四川省绵竹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被暴打”,网友称“接诊医生开了头部CT,报告未见颅内出血,就被患者家属暴力殴打,说乱开检查”;有网友曝打人者是“市公安局副局长儿子和侄儿”。当地公安机关表示将本着公正、客观原则,对打人者依法严肃处理。(3月10日中国网)
不可否认,当今社会的舆论导向确实是朝着以官员为首的公务员不利的方向发展的,凡事总愿意加上“官员”二字,原本普普通通的一件事,在经过“官员”的修饰后,不仅寓意深刻、内涵丰富,而且能在社会迅速蹿红,并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市民酒醉睡倒路边”的新闻更多的只会博取大家一笑,但假如是“一官员酒醉睡倒路边”的话,这效果立刻就不一样了,会让人有无限的遐想。
针对“急诊科医生被暴打”事件,无疑公众在同情被打的医生的同时,会强烈谴责、声讨并要求严惩打人闹事者,以示法律的公正。而要将打人者定位成“公安局副局长的侄子”后,公众的注意力与愤怒便悄然转移到了副局长身上,随之引出的将会是副局长对下一辈的教育存在问题,亦或者是其平时仗势欺人的行为对后辈潜移默化的影响等一系列针对副局长的问题,从而淡化了事件的实质与打人者的责任。产生这两种不同结果的关键就在于舆论对打人者有一个怎样的定位。
别看是一篇简单的报道,它所拥有的能量是巨大的,不仅能对报道的当事人产生不可预见的影响,对社会公众更是有着强烈的观念引导。笔者认为,目前官员与公众之间的种种矛盾与分歧,跟多年来“跑偏”的舆论导向是分不开的。舆论作为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倘若舆论导向“跑偏”,那么,整个社会的观点就是“跑偏”。所以,身为社会观点的“领路人”,媒体要一定要认真负责地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认真负责,为社会健康和谐稳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稿源:荆楚网
作者:庞俨哲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