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湖南长沙的晓东(化名)从小就受到家人百般宠爱,所有家务均不沾手,在他考上重庆交通大学后,每隔两个月,便会将脏衣服快递回家让母亲清洗。3年来,快递费用花去上千元。(3月12日《重庆商报》)
有邮政官员称,大学生邮寄衣服回家洗是新业务后,话题爆表。有人士忧心忡忡,大学生何时长大?何时独立?而不少大学生现身说法,说校园里洗衣大妈和洗衣房到处都是,价廉物美,简直是福利,高呼:这不划算啊?
从这篇刨根问底的报道中,的确可以得出一个事实,邮寄衣服回家洗,并不经济也不省事。有这个“爱好”的大学生,也是少数中的极少数,哪谈得上什么“新业务”。事实不成立,就更不能以此,来批判大学生这个群体了。
然而,记者也算找到了一位“奇葩男”,让舆论的矛头又有了靶子。但是,还是不能从有无“何时独立”层面来解读。一个人对家庭的依赖,有时候是心理因素。自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邮寄衣服回家洗,未必是懒惰,未必是不独立,而是刷在家庭中的存在感,这也是一种感受母爱和家庭温暖的方式。
一名成绩尚可的大学生,不可能不会算经济账。邮寄划算,还是给洗衣房划算?是邮寄回家洗方便,还是交给洗衣房快捷?有时,人们的选择,并不一定以经济为考量。有如男女恋爱,男生开车二十公里送一餐饭给女生,你能说这个男生,是精神有疾,急需吃药吗?
事实上,只要母亲委婉表达拒绝,涉事大学生就很容易放弃。关键不在孩子,而在父母缺乏沟通和交流,让孩子误以为“父母乐意这样”。相反,现在不少孩子,情感和生活上太过独立,太过自主,再加上沟通和交流的屏幕化,反而引起了家长们的不适。
不管是邮政高官还是舆论,多少都把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差,当作预设立场,然后求得卖点,具体到事情,却又缺乏实证经不起推敲。反而,导致一个大学生群体的整体形象,在一次次这样焦灼的讨论中,每况愈下,让多少人“夜不能寐”。
送孩子上大学,无关独立与否,实质是家庭一起分享孩子人生中的一件大喜事。大学毕业父母陪同面试等能上新闻,说明非主流,是极少数,也不能因“极少数”来判定一个群体,否定一个群体。
稿源:荆楚网
作者:吴双建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