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住房信息联网再次提出时间表,即到2020年前实现,舆论认为此举有助于反腐和降房价。广东某市一位国税局官员表示,他认识的很多官员也已陆续通过各种方式将房产处置,有多套房产的官员会卖掉大部分,“谁会等着联网后上面查到自己,傻子也不会这么干。”(3月20日《华夏时报》)
房产作为保值增值的主要手段,是近年来官员腐败现象泛滥的重灾区。贪官与房子似乎天生是一对“双胞胎”,互相给予膨胀的力量。在此语境下,官员房产公开制度的时间表,更象是官员善后的最后期限,可笑至极。
早在2012年10月,就出现了多地政府机构人员集中抛售灰色房地产的现象。这一方面是因为多位“房叔”“房婶”被举报,引得四处人心惶惶;另一方面则是官员财产公开在部分省市试点,促使官员们将手中的灰色地产“处理”掉。
设身处地想想,任何一个身处市场环境下的理性经济人,面对政策变动可能带来的风险,
都会想着如何调整自己的投资手段,好像还是真的只有傻子一样无动于衷。可是,当这些看似合理的应对之策发生在人民公仆身上时,却不得不让人唏嘘——你们真是“聪明”。
是的,部分公务人员太“聪明”了。当他们的同事在慨叹工资只够过上清汤寡水的日子时,他们能把一套套房产齐刷刷地收入囊中,在一路高歌的房价下添把火,再坐享其成。当持有房产的风险骤然上升时,他们能够把这些投资品迅速转移到他人名下,甚至有人直接拿着房子去澳门豪赌一番,输了也算是洗得干干净净。他们总能在不知名的角落里进行交易,公众怎么也难以发现。这些占据着信息和交易优势的特殊群体,他们知道怎么将自己的经济利益最大化。
密尔在《论自由》书中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即假如政府的职司普遍都有最能干的人来充任,他们操纵整个制度机器就会愈发巧妙,而身处其外的公众便难以在智慧和经验上与之匹敌。当然,密尔所说的“能干”“智慧”与我们所讨论的官员们的“聪明”并不完全一样,后者的“聪明”表现在对个人私利的过分追求和对公权力的极端漠视上。
这样的“聪明病”并非不可救,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制度将极大地规范官员的经济行为。比如在德国,税务部门对官员的房产或收入能起到主要的监督作用,一旦官员在房子问题上的违规行为被发现,往往意味着十分严重的后果。2012年德国总统武尔夫便是因房子一事上引咎辞职。而我国现阶段,在不断延期的财产登记制度下,那些极度“聪明”的公仆们已经赚得盆满钵满,打道回府了。于是被他们轻易摆脱的“傻子”头号,回过头又到了我们头上。
我们翘首期待的官员房产公开制度姗姗来迟,旧有利益格局的桎梏是阻扰所在。但是,只有尽快在经济利益上给予公仆们足够的牵制,才能让官员的“聪明劲”用对地方,才能为多数人创造真正的福祉。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杨望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