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名为“李楚一”的博主在微博注册时自称供职于新华社,是“资深媒体人”。4月8日,他在微博里转发了“沈阳退伍军人举报辽宁高院法官干预案件”的消息。今天,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执行局局长刘贵祥以微博“评论”的形式,回复了媒体人的举报,获得网友“点赞”。(5月7日 新华网)
近年来,随着网络普及而出现的网络微博反腐、中央纪委监察部设立网站反腐等掀起了网络反腐败工作新高潮,也从一个侧面折射我怕么反腐理念思路和方式方法之变,让网络反腐从越来越多地进入公众视野,成为舆论和网友关注的热点。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当今时代,网络如水银泻地般浸入了人的工作和生活,并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面目和模式。网络的惊涛拍岸,也冲击着传统的反腐格局。
网络反腐以其公开透明快捷特性,能够迅速“谤讥于市朝,而达于朝廷”,网络逐渐成为反腐败工作的利器,掀起了网络反腐热潮。据统计,今年以来,有5名厅级官员因网络曝光被调查,目前已停职或免职,彰显了十八大以后国家加强反腐工作的决心与力度。借助网络力量形成舆论压力,按照网络曝光—纪委介入—查实处理路径,查处了“表哥”、“房叔”等一大批贪官,网络瞬间成为全民参与的反腐败工作神兵利剑,让民众充满期待。
然而,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由于网络影响大、低成本、低风险优势,网络反腐逐渐成为别有用心之人发泄私愤、攻击他人的利器,肆意在网上散布虚假信息,以致一些涉及党员领导干部的事件发生后,网民们便不辨真假肆意发泄不满、宣泄情绪,引起人身攻击等非理性行为,甚至触犯法律。这些不非理性的网络行为侵占了他人隐私,损害了他人名誉,侵害了公民正当权益,同时也可能增大腐败官员查处难度,使网络反腐误入歧途。
网络反腐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反腐要想趋利避害,做到查处腐败“快、准、狠”,就需要对网络信息进行“去伪存真”的筛选,需要减少网络不实信息,净化网络信息生态环境。
为此,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网络快速反应机制,建立信息帅选审查程序,第一时间收集网络舆情信息、核实网络举报,冷静和理性对待网络反腐信息,对于调查不实的舆情及时予以澄清,避免舆论的无端揣测,掌握舆论的主动权,防止事件扩大化,最大限度地减少网上“反腐帖”的负面影响,让网络真正成为反腐的新阵地、新战场、新平台;另一方面加大对利用网络媒体造谣中伤他人者的惩处力度,追究以网络举报之名行诬陷造谣之实者责任,惩处造谣者、震慑恶意中伤他人者,同时引导网民合理表达自我情绪,净化网络反腐生态环境,逐步形成一种有利于网络监督和全民参与反腐的网络文化。
稿源:荆楚网
作者:在水一方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