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下旬,武汉市民刘小姐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上报考了2014全国同等学力申硕考试,这是她连续第三年报考。与前两次不同的是,报考后的一周时间内,她几乎每天都能接到兜售试题和答案的陌生电话短信,而且在电话里,对方竟能准确叫出她的名字。面对个人信息的泄露,刘小姐除了担心信息被非法利用外,更对这场让她连年折戟的全国性考试的公平产生了怀疑。(5月11日中国青年网)
实际上,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诸如电话、单位、住址等各种具体详尽的个人情况也便成为某些黑心商家盯紧的新猎物。甚至就连填报在国家申硕统考网站上的考生简介也未能逃过被泄结局。小到论坛、网站注册,大到报名、申请考试,信息泄露真可谓是无孔不入。倘若相关管理部门能够严重视、狠整治,该股歪风又怎会屡刹不停,愈刮愈烈?由此可见,比申硕信息遭泄更可怕的是管惩“尸位素餐”。
我们作为独立个体,隐私何其重要想必人人皆知,然而在信息泄露,隐私曝光之时,却发现自己求救无门,维权无路,这着实让人既无奈又无语。信息管理部门原本身负替群众排忧解难之责,可在百姓因信息泄露不堪骚扰之时,其却躲在幕后“不敢现身”,失职怠管程度可见一斑。或许法律法规的不完备确会为其实施管惩带来一定阻碍,但是这也并不能成为其对问题“坐视不理”的正当理由。
言及于此,笔者认为,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虽然保障信息安全任重而道远,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但也少不了相关单位的积极努力。完善政策法规规定,增强查处打击力度,加大信息不法窃取、非法利用者的违法成本,并让负责部门在管惩过程中有据可查、有法可依自是理所当然。而且,公众自觉维权、积极配合,毅然决然同信息盗窃分子战斗到底也应必不可少。相信,唯有行动“掷地有声”,管惩“抓铁留痕”,才能堵住泄露口子,让个人信息不再“裸奔”。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芷妍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