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张艳丽:公考员焦虑症要因“志”利导

发布时间: 2014-05-23 16:48:23  来源: 荆楚网  作者:张艳丽  进入电子报
  2013年以来,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反腐风暴、福利改革……催生了公务员的新焦虑症,越来越多的官员跳出体制,酝酿第三波官员下海潮。有全国政协委员认为,“公务员热”的退潮恰恰说明市场正在起决定作用。这是一个既好又坏的时刻,在公务员普遍焦虑的同时,这个群体也在进一步走向规范和职业,将一些怀有特殊预期的人挤出去,最终推动改革。(5月23日 《南方周末》)
  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党风廉政禁令都在传递出重洗“饭碗”的信号,为什么笔者称“饭碗”而不称公务员队伍或“金饭碗”、“铁饭碗”呢?这是因为人民一直有一种认识误区:以为所称的“国家公职人员”就是指全国709万公务员,事实上,所谓“国家公职人员”是指行政编制与事业编制总和,其中公务员“金饭碗”709万,事业单位“铁饭碗”3000多万,他们都是吃国家财政开支“饭”的。在5月15日新出台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中,我们依然能看出所谓事业单位行政化、官场化的影子,而事业单位中,经济、国企、金融、交通、环保、城管、公检法司、教育系统都是我们耳熟能详和人数众多的事业单位部门,而这些部门里的领导干部基本上都是公务员编制,国企高管中更存在着一种官商一体化现象,谁能分清他们捧的是“金饭碗”还是“铁饭碗”呢?
  官方常常以公务员数据来驳斥中国官民比例太高问题,称只有183:1,而事实上,中央也深知加上事业编制人员和离退休的“金饭碗”、“铁饭碗”人数,中国官民比例的确很高,甚至可能高达34:1。庞大的公职人员一方面让财政负担沉重,一方面让行政效率低下,权力寻租、贪污腐败都在严重制约着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总体高效运转。
  激浊扬清的各项禁令和福利削减下的公职人员辞职潮,正是中央欲希望看到的效果,让“金饭碗”、“铁饭碗”不再脱离于市场规则与价值之外,正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的本质。从另一方面讲,太多大学生、人才拥护于旱涝保收的体制餐厅之内,手捧“金饭碗”、“铁饭碗”坐等开饭,无疑也是巨大的人才浪费。中央更希望在此辞职潮之后洗牌职业选择,把真正想服务人民、践行使命的人留在体制内,把那些三心二意的各类人才推入市场去创建他们自己的一方天地。举个例子,如果当年的教师马云今天依然满足于事业编制的铁饭碗中,又哪里会有今天的商业帝国“阿里巴巴”呢?
  “如果马云能够创业成功,我相信80%的年轻人创业能成功。”中考考了两次,高考考了三次,全国拥护于体制内的4000万人有多少会比马去更聪明呢?虽然说人生价值不在于创造多少财富,不在于当多大官,但生活如果每天纠结于自己不喜欢的各种约束中迷茫度日,恍如荒岛余生般看不到未来,那倒不如跃海一博,游向不远的大陆,也许不久将来你也会成为另一个马云、王健林。
  良禽尚知择木而栖,人生价值、职业选择,正如同到餐厅里就餐,金饭碗、铁饭碗、粗瓷大碗里装着不同的饭菜,金饭碗里可能装的是清菜,铁饭碗里装的可能是小米粥,粗瓷大碗里装着可能是炖牛肉,每个人都应该按自己的喜好、饭量、消费能力来选择吃哪一碗,而不是以碗选饭,以碗论价。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艳丽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张城)
关键词:公考员;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