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5点,江西宜春“夺刀少年”柳艳兵和易政勇顺利完成了两个人的单独高考。教育部门称评分结果将只通知考生本人,不向社会公布。(7月4日 京华时报)
在高考前夕的关键时刻,面对公交车上的突发状况,两位少年不顾自身安危,挺身而出,擎起了守卫正义的大旗;在身体尚未完全康复时,面对社会打开的各种方便之门诱惑,不约而同地又坚持回到考场上,参加补考上大学,用实际行动捍卫程序正义。“夺刀考生”能坚持自我走下去,他们的人生一定会得到远不止一张名校录取通知书的丰厚回报。
从一开始,这就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特殊”考试。通过两次选择,夺刀考生已经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重新走上高考的独木桥,教育部门注重细节关怀,不予向社会公布评分结果,本是合情合理的行为,既是对英雄考生的心理保护,也是对高考公平、社会正义的真正坚守。反观,为何这一人性关怀的举动在某些人眼里,就异化为了暗箱操作,是在为打人情分、微调成绩创造空间?就挑动了某些人的敏感神经,质疑破坏了高考公平?
诚然,现今各种名目的高考加分、枪手作弊事件,频频被曝光,强烈冲击着人们的眼球,以至于让人甚至会形成高考也并不那么公平的刻板印象,但问题是夺刀考生的命运抉择为何要为这种社会心理买单?我们也并不排除,在这场单独组织的考试中,可能会有改卷标准的相对放松、改卷老师的人情打分现象的出现,但这不妨碍合理公正。就算是正常的高考,难道就没有每位老师改卷尺度的主观随意?为何这次要被苛责为是特殊礼遇?再说,分数本来就是个人隐私,为何要公之于众,仅仅因为两位少年是被媒体大肆报道的公众人物?
别有用心的挑刺,一味去强调所谓的程序正义,实际上是伪正义,是某些人在现实中在现实中缺失关注和认可的心理补偿。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如何对见义勇为的核心价值观起到弘扬?稀缺的道德品质,只有获得敬仰与回馈,才能成为公序良俗中的硬通货。因此,褒赏“夺刀考生”、传扬正能量,显然不该仅仅停留在精神层面。若“口惠而实不至”,最终只会放大道德成本、而磨灭了道德信仰。
这是一个“键盘侠”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更呼唤柳艳兵式“真儒侠”的时代。给夺刀救人考生一个公平的制度出口,让道德加分也能兑现人生出彩的机会,
这是社会最起码的良知。我们期盼正能量的传递不打折、不内耗,惟其如此,我们的这个社会才更有希望。
稿源:荆楚网
作者:向定杰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