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委书记强卫的一个讲话,刊登在7月22日的《人民日报》上。在讲话中,强卫批评了几种“十分错误”的认识,其中之一是有的官员“觉得现在要求严了,当干部不自在,感叹什么‘为官不易’、‘官不聊生’,进而‘为官不为’,当‘好好先生’。”(7月23日新华网)
自古来有民不聊生一说,而“官不聊生”之说还前所未有。民不聊生,是指为官者无能无德,令此方百姓丧失了生存的条件。如果按此逻辑,“官不聊生”是否可理解为某些官员因受外因“干扰”已经什么都不能做了?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首先要问,做官到底该做什么?在中国的古代的官学中,官者,管也,肩上扛的是“草民”老百姓。也就是说,做官就要为民做事。
既然做官是为民做事,我们就该明确两个概念,一个是官,一个是民。从两者关系上讲,官是主体,民是客体,官的意识和行为,决定着民的取向和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官的意识和行为,就是“公”的意识和行为,民的个体需求则是“私”的愿望和受用。但官都来自于民,他的一些连带关系又会将其扯入“私”中。
“公”中有“私”,本是难以割断的客观现实,谁都可以理解,但官的权利是民所赋予的,以“公”谋“私”无疑是官的最大诟病。如果让以公谋私的风气蔓延下去,“官不聊生”的感叹肯定不会出现,倒是民不聊生的怨气将直接危及到国家的政权。国家对官员严要求,绝没有剥夺官员本身的生存权力,严要求也无非是让官员们洁身自好,以公心树公信。就因为对干部“现在要求严了”,一些干部就觉得“当干部不自在”,这种逻辑也不外因为“以公谋私”受到了限制,所谓的“官不聊生”,也就是个别官德沦丧的“官员”对他已经无法以公谋私、以权谋私的哀叹。虽然“官不聊生”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国家在反腐败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官不聊生”的后果将是为官不为,这又让老百姓情何以堪?国家不断加大反腐力度确是大快人心,但人民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又该如何来彰显?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文富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