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安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志刚5日驾车落入水库自杀。当地正在对此事进行调查。日前,多个当地人士反映,袁生前曾大量向身边的朋友和商人借钱,“有的两三千元,有的上万元”。对于这些钱的用途当地存在多种不同说法。新安县委宣传部称,袁志刚自杀原因尚不能确认,当地公安部门仍在进一步调查中。(8月10日《新京报》)
正所谓“万事皆有因果”,好端端的一个领导干部想必也不会是“平白无故”玩自杀。虽然其轻生原因对公众而言仍然是个难解之谜,但其生前屡屡做出的异常举动却昭示他的“自寻短见”绝非是一时郁结或者冲动使然。堂堂人民公仆不思务实为民,反而终日沉迷向人借钱,要那么多银子究竟是想干嘛使?用来当赌本、做毒资还是包二奶?众所周知,谁都可能会有经济紧张的时候,不过倘若只是借个一两次倒还正常,可如果让这种桥段一再上演,就不得不让人心生疑窦了。
实际上,随着领导干部贪污腐败劣迹不停“浮出水面”,人民群众也或多或少开始“谈官色变”。一提到官员自杀也很可能与“畏罪”二字联系在一起。虽然对新安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志刚坠河自尽原因的官方调查结果还未出炉,但恐怕该事件也已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各种负面的猜测也会接踵而来。就像发现有人死亡之后警方会推测是情杀还是仇杀一样,当人大委员会副主任自杀的消息“不胫而走”百姓也会遐想他轻生是因为为情所困还是被钱所累?
俗话说的好,“丑媳妇早晚也要见公婆”。笔者认为,不管领导干部自杀的缘由是多么的不光彩,既然已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那么就该不加保留的把谜底呈现出来,让群众能够看个清楚明白。不管是因为欠钱不还被人逼债以致走投无路,还是因为作风异形害怕事发故而胆颤心虚,相关部门都该痛痛快快的给个合理说法。假如一味采取拖延战术,恐怕非但蒙不了群众反而还会引发他们更多的猜忌,到那时候显然就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一言概之,由于领导干部身份具有敏感性、特殊性,所以生命的陨落也不能意味着调查的终结。针对新安人大副主任袁志刚自杀事件,公安机关还需“顺藤摸瓜”,以其大量借钱为线索去寻找“蛛丝马迹”。应找出他生前的债权人,并一一加以询问,争取从证词中查出端倪,然后再层层剖析直至剥离出死亡真相。相信,唯有注重用事实说话,才能让官员自杀不再被过度妖魔化。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芷妍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