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随鸥:“双面贪官”堕落源自内心博弈失衡

发布时间: 2014-09-05 10:28:11  来源: 荆楚网  作者:随鸥  进入电子报
  9月1日,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刊登乔翠霞和魏联合的署名文章《关注领导干部生活状态》,开篇即提出:“‘一边是工作上的废寝忘食,一边是生活上的贪污腐化’,这是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落马干部‘双面人生’的真实写照”。随着近期多名官员的落马,“反腐”成为年度热词。而为何部分落马官员有生活作风问题?乔翠霞和魏联合的调研也许能给出一个新的参考答案。(9月3日《新京报》)
  “人前反腐,人后贪腐”,用“双面人生”来形容一些落马贪官,实在是很恰当。表面上看“双面贪官”的形成是为了掩护自己的罪行,然而同时,这也展现了贪官堕落过程中内心的博弈。
  哲学上讲,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反映到人类身上就是“两面性”。对于官员来说,这种两面性首先体现在示人的形象上,就好像硬币的两面一样,一面是“官形象”,另一面是“人形象”。今年2月,习总书记在接受专访时感慨,“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一语道出了很多官员的心声。尤其是那些异地为官的官员,工作严重挤占生活空间,“人形象”更是大幅压缩。加之外界舆论对“官形象”的不断强化,好像非要“三过家门而不入”才算“好官”,更是让官员的“人生角色”越来越单一枯燥。
  如此带来的“副作用”,首先就是压抑了官员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不能想哭就哭,也不能想笑就笑,不能尽孝于白头,也不能舐犊于膝下,长期的工作压力和负面情绪无处宣泄,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如果在这个时候,官员信念不足、立场不稳,也没有合理的宣泄方式,就极易造成内心防线的“溃坝”。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官员“晚节不保”,高喊着反腐倡廉陷入了贪腐的泥沼。
  而“失节”变为贪官后,之所以还要继续喊倡廉口号、树清廉形象,既是为了伪装自己,很多也是出于心理补偿。实际上,不少官员从第一次伸手开始,就对自己的结局心知肚明,即便周围风平浪静,内心也始终草木皆兵。所以,就好像“病入膏肓”后的“回光返照”一般,喊口号、装样子都是为了缓解焦虑、安抚恐惧。
  可见,“双面贪官”的形成过程中,心理因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看穿贪官内心的善恶博弈,对于防“腐”于未然无疑是有启示意义的。加强监管监督,把党内民主和社会力量互为犄角地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天网”,建立信息渠道畅通、群众广泛参与、内部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这些都是杜绝“双面贪官”的外因。然而,内因起决定作用,让官员“不敢腐”,更要让官员“不愿腐”。
  从社会舆论上,要营造一个“做官先做人”的氛围,“巧诈不如拙诚”,如果我们苛求官员是超人、圣人、完人,官员就必然会用“演技”掩饰身为一个凡人的不足。从官员本身来说,要敢于正视内心的丑恶,勇于战胜内心的欲望,从培养高尚的趣味开始,给自己一个宣泄情绪、修炼内心的空间。而对于制度来说,已经将“德”字放在干部考核的首位,就应当将“养德”也纳入干部培养的范畴。多给官员创造条件,常回家看看、回内心看看、回初衷看看。
  稿源:荆楚网
  作者:随鸥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沈素芬)
关键词:双面贪官;内心博弈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