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郭晓伟:民心工程不要再成“闹心”工程
发布时间:2014-09-17 18:15:10来源:荆楚网

  【深化改革“耕者”谈】
  他们,不是战略制定的决策权威,不是政策解读的行业专家;相对于顶层设计,他们是基层工作者。
  但他们,是战略的实践者,是政策的贯彻者,是问题矛盾最终的“开锁匠”。
  针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他们,有的深入理解改革精神,更好地指导工作;有的敏锐嗅出改革信号,对工作有所启发。
  耕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希望田野上,他们如是说——
  沉寂已久的武汉公共自行车,终于传来消息,年底即将“重出江湖”,再次为市民提供“便捷”服务。“回炉重修”的公共自行车能否取悦于民,目前尚不知晓,但主管部门却很是“信心满满”,表示设备管理都将“提档升级”,方便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随着2008年武汉市获批全国“两型社会”试点城市,倡导节能环保、绿色出行的公共自行车也随之在武汉“横空出世”,列为2009年政府“十件实事”之一。从诞生之初的排队办卡、一车难求的“盛况”,到现在无人问津、几近荒废的“惨景”;曾经创造了盛极一时的“政府提供资源+民企运营”的武汉模式,却调头向后来居上的“政府投入+国企运营”的太原、杭州模式学习,初衷如此好的民心工程为何变成了如今的“闹心”工程,这不得不让人唏嘘不已。笔者作为一个身处武汉的山西人对两种模式的对比的确深有感触。
  笔者还在学生时期,就搭上了武汉此项民生工程的首班车,2009年项目启动的第一个月,就“跟风”的去办了卡,结果申请表和材料交了两个月诚信租车卡才办了下来。卡拿到手后当天就在学校门口租了车,骑车去学校附近的东湖兜风。可是到了景区后,放眼望去偌大的东湖景区,无论是梅园、樱园,还是磨山都找不到一个还车点,就地存放却发现没有配置车锁,笔者就这么“车不离身”的在东湖完成了一次“兜风”。而日后笔者去杭州西湖游玩时,发现西湖的公共自行车停车点位多,车子数量多,借车还车完全自动智能化,足实方便惠民。
  方便市民出行是民心工程的初衷。要想租车,第一步都要办卡,但从办卡之时起,太原就要比武汉方便很多。因为太原是由市公交公司来运营,市民只要再去交200元押金,公交卡内有30元以上金额,就可以直接拿公交卡刷卡租车。而武汉除需交押金外还得携带身份证、到农行网点、提交申请表才可以办一张诚信租车卡。
  车辆数量有限,但市民需求量大,市民在上班高峰期很难租到车,同样因为车位有限,还车也成了一大难题,这样使市民渐渐的失去了信心。而太原公共自行车在启动之时,就保证了车辆数量,保证了停车桩位,而且会随人口密度的不一样布置大小不同的租车点。在学校周边、写字楼密集区,布置规模较大的租车点,配置数量多的自行车。
  方便同样体现在细微之处,太原、杭州等地的借车还车早已实现了24小时智能自动服务,而武汉虽采用人工与智能相结合的方式,但管理人员只能在7点至21点区间提供服务,智能设备常因人为的断电而无法正常使用。另外太原和杭州还开设了专门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站,方便为市民提供咨询服务,杭州更是在网页上随时更新显示各区域现可租借车辆数量。
  安全是方便市民的保障。然而武汉的公共自行车本身车辆质量不佳,加之管理维护缺失,导致自行车损毁严重,路上的安全行使难以保障。而太原、杭州的公共自行车采购价分别达到1000元/辆、500元/辆,且每个点位设有固定的自行车巡检员,随时为损坏车辆提供检修。另外,专门自行车行车道的欠缺也使市民的安全骑行难以保障,而太原、杭州在此项配套措施上却做的非常到位,除设立有专门的自行车道以外,而且严禁机动车霸占侵用自行车道。方便与安全的种种细微差别,使两地的民心工程呈现的效果“大相径庭”。
  其实无论“武汉模式”,还是“太原、杭州模式”,都是政府公共服务模式的创新与试验。但公共服务的创新不能背离为民便民的宗旨。当运营武汉公共自行车的鑫飞达公司将重心投向了广告运营、开发净水设备等业务时,当武汉市相关主管部门放任自流、做“甩手掌柜”时,为民便民的宗旨已渐行渐远。
  但愿“回炉重修”的武汉公共自行车民心工程,吸取前期营运教训,借鉴其他城市运营经验。加强对运营机构的监管力度,提高管理效率,提供周到细致服务,完善配套安全保障措施,使民心工程真正取悦民心,不要再让民心工程成了“闹心”工程。
  稿源:荆楚网
  作者:郭晓伟(武汉市江夏区法泗街道办事处)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