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杨于泽:食品监管要“走基层”

发布时间: 2014-09-22 16:25:24  来源: 荆楚网  作者:杨于泽  进入电子报

  福喜过期肉事件仍在持续发酵,尽管麦当劳、百盛等公司相继跳出来表示,已经停止与上海福喜合作,但此事件让国人食品安全的敏感神经再次崩紧。
  食品安全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每次出事全社会都要声讨一番,但我们至今并未弄清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食品安全危机的根源在哪里?
  每次出问题,舆论诊断一番,得出一个结论,没多久人们又有了另一种看法。专家和媒体经常认为,法律不完善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有时候则归咎于“道德崩溃”。政府监管机构监管不力,这似乎是一个共识。但有时候人们又强调:“食品安全不是监管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
  央视曾经播出一期节目,曝光各类龌龃不堪的食品加工现场,专家在镜头前直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形同虚设,监管部门的作用还不如媒体。媒体没有执法权,但长于发现问题;监管部门掌握执法大权,却一向甘当事后诸葛。执法者都应当像警方一样,到现场去,第一时间应对可能的违法犯罪活动。但实际上,我们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似乎是“不告不理”。
  美国是世界上公认食品安全监管最严格的国家之一,其监管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现场化。
  美国多个食品安全监管机构都有一个叫“现场办公室”的部门,负责现场工作。农业部在屠宰场、食品加工厂等都设有专门办公室,由食品安全检查官驻扎,对食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层层把关。对于养鸡场,各州农业部会进行每年两次例行检查,确保鸡场实施包括鸡的口腔液体刮试在内的安全检测项目,此外还有多部门不定期不事先通知的抽检。对于餐饮企业,美国同样管到现场去了。
  在中国,人们总是强调“企业守法”,而在食品生产加工的现场,我们几乎看不到政府监管部门的存在。如果企业愿意守法,食品安全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但企业天生就是机会主义者,如果有空子可钻,他们肯定是要钻的。寄希望于人们的自觉自律,行不通。
  监管部门不到现场去,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养成了一种官老爷作风,习惯了召集企业开会、发文件。那些食品加工点、供货商落脚在哪里,他们很可能不知道。既然连黑心商人躲在哪里“兴业办厂”都不清楚,监管自然就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现在解决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非得让监管力量“下沉”,到食品生产加工的现场去,实现监管的现场化。
  我们的党一贯强调干部要下基层,新闻宣传部门一直提倡记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总之是要走“群众路线”。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自视为官老爷肯定不行,监管者也要“下基层”,睁眼看现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食品安全监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摸清家底,建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数据库。美国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建设全国性数据库,消费者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上网查个一清二楚,没有漏网之鱼。我国据说有100多万家食品生产商,处于不断生死的动态过程中。但不建立一个档案数据库,发现不了问题,管不住企业,逮不住问责对象。
  专家经常说到中国法律不完善的问题,其实我们最缺的是执法能力。当然,执法能力的前提是人力财力。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雇员约1万人,农业部有个食品安全监督服务局,光驻厂监督员就多达7300名。
  正所谓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不配备足够人力、资金和技术资源,光有法律和文件,光有良好愿望,食品安全终究是镜中月水中花。食品安全监管,没人管不好,不到现场,监管就是一个笑话。
  稿源:支点
  作者:杨于泽(媒体人)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罗莎)
关键词:支点评论;杨于泽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