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化名)被抓时,他已经偷了100多件东西,大到笔记本电脑,小到一盒茶叶。而在他沦为阶下囚之前,他还有着另外一个身份——北京大学法学院学生会主席。据其自我陈述,之所以想到偷窃,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希望给女友足够花的钱;二是自己精神压力过大,把偷东西当成一种解压方式。(10月15日《京华时报》)
作为一名北大的学子,从他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起,他就应该是家族的骄傲,甚至是家乡的骄傲。然而这样的“天之骄子”竟然“偷窃上瘾”,这确实让人难以理解,对物质利益的畸形追求让他慢慢走向了无底的黑洞,而且越走越远,最后成为了一名阶下囚。从一名高材生变成“阶下囚”,他的人生从此一片黯淡。
事实上,秦明之所以会从一个国家栋梁走向囚笼,还是因为我们教育忽略了重要的一门课程。无论是他在生活中面临的一些困扰,还是在学生会工作上遇到的诸多麻烦,或者是后来通过物质诱惑搭建起来的“爱情城堡”,都是因为缺乏“心理疏导课”使得心中障碍始终难以逾越,无法对自身的行事准则做出正确的判断,才使得他不得不通过过激的方式来释放心中的阴霾,这才是偷盗行为发生的原因所在。
遗憾的是,“心理疏导”这门重要的课程在唯升学率唯就业率论英雄的今天被我们的校园所忽视了,我们在关注学生分数和就业率的时候却没能从心理方面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这是当下教育的缺失。虽然一些学校设立了不同类型的心理机构或者咨询老师,然而,这些机构的存在往往都是“形同虚设”,并没有达到真正的目的。
北大学子偷窃事件为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尽快补上心理疏导这门必修之课已经是当务之急。导师与辅导员应该在教学之余尽量的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的变化,学校则应该主动的创造条件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沟通链条。只有补上这门教学之外的必修之课,我们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完整,我的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栋梁。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博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