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乔志峰:争论“资助风波”莫就事论事

发布时间: 2014-10-18 08:31:21  来源: 荆楚网  作者:乔志峰  进入电子报

  男子见14岁资助女孩后停止资助,称其“太冷漠”。媒体刊发新闻《一场资助背后的冷暖人心》:三轮车师傅老冯资助14岁女孩玲玲,坚持4年的资助后,老冯与孩子首次见面,却因孩子表现出的“冷漠”,有些寒心随后停止了资助。此事报道后,被数百家网站转载,引起上万网友的激烈讨论。有网友认为,女孩年纪小,因身世和性格原因不懂表达,不应苛责;但也有人认为老冯资助女孩值得表扬,女孩“冷漠”的表现确有不妥;还有网友认为,孩子终究会长大,老冯不应以恩人的身份去见面,不然行善就变味了。(10月17日《成都商报》)
  我注意到,“资助风波”不仅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和争议,就连一些专业人士(比如心理咨询师)也加入了讨论。有人认为女孩没做错什么,有人支持三轮车师傅,有人则和稀泥、各打五十大板。请恕我直言,这些讨论大多数都处于就事论事的浅层次上,主要还是“选边站队”、进行情绪化的表达,而稍微深入一点的,也无非是通过对当事双方的处境和心理进行剖析,试图找到其行为表现的“内在原因”。
  其实,之所以会闹出这场风波,没那么复杂,也不需要进行所谓的心理分析和人性解读。对三轮车师傅而言,捐不捐款是他的自由,他可以选择捐款,也可以随时停止捐款,他人无权干涉,也无权说三道四、指手画脚。至于女孩,不管是出于自尊或其他原因,她完全有权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而无需因为得到了别人的“恩惠”而刻意戴上某种面具。他们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无疑是被过度解读了。试想一下,假如有人因做慈善而招致诸多的猜测甚至是质疑,今后他还愿意继续义无反顾地做善事吗?假如有人因接受别人的捐助就必须“感恩戴德”,这种施舍式的慈善和道德绑架也无疑违背了慈善的应有之义。
  此事最值得关注和反思的,是我国现行慈善制度和慈善文化方面存在的不足。如果当今社会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慈善文化和宽松的慈善氛围,做慈善和接受捐助都成为很平常、很自然的事情,就不会有人对所谓的“资助风波”感到大惊小怪了。另外,为贫困学生和困难群体提供帮助,并非公民的法定义务,而应该是政府和相关机构的职责。女孩有困难,三轮车师傅伸出援手,当地政府和民政部门在哪里?我们提倡民间慈善,但不希望普通人越俎代庖,抢了政府的活儿。因此,公众与其在“资助风波”这类具体的事情上就事论事、争论不休,还不如通过舆论来倒逼政府部门负起责任,同时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整体发展和良好慈善氛围的形成。
  稿源:荆楚网
  作者:乔志峰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杨虹磊)
关键词:资助;风波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