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任志琪:文艺片和商业片无需PK?

发布时间: 2014-10-18 10:23:08  来源: 荆楚网  作者:任志琪  进入电子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一部好的文艺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10月16日新华网)
  随着国庆档黄渤出演的三部华语电影和“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高冷的文艺片《黄金时代》相继上映,众多媒体网站、影评人以及网友都在“黄渤时代”PK“黄金时代”的话题中争论的乐此不疲。有的说《黄金时代》输在冗长的三小时,有的说“黄渤时代”赢在黄渤可悲可喜的立体展现。
  从数据上看,PK的结果是很明显的:据统计,截至10月7日22点,国庆档票房相当可观,高达10.7亿。其中黄渤主演的《心花路放》傲立榜首,占据总票房七成。加上《亲爱的》以及黄渤客串的《痞子英雄2》,三部电影所得票房包揽国庆档前三甲,共8.94亿。相比之下,《黄金时代》七天3640万的票房“输”的很惨,人见犹怜。正在多数人为黄渤时代欢欣鼓舞时,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一番讲话为众人打了一剂“镇定剂”,其实,文艺片和商业片本无需PK。
  有效的PK建立在要素一致的基础之上。想知道二者有无PK的必要首先要明确文艺片和商业片各自创作的初衷是否相同,追求的效果是否同归,前后者之间是否只能是单纯的PK关系。从创作初衷上看,商业片为了追求票房的高收益,无疑有浓厚的商业气息,说有“铜臭气”也不为过。文艺片旨在通过电影本身表达导演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或是人文关怀,或是社会百态;从创作过程上看,商业片的创作步伐每前进一步,都可能受到制片等的限制,也会考虑到是否迎合大众口味,甚至想方设法满足大众追求刺激、享受视觉冲击的需求。相比之下文艺片更追求文字、影像、声音的完美搭配,青睐一种“表现主义”,似懂非懂,却于无声处听惊雷;从“为什么人”而创作上来看,商业片无疑倒向可以贡献票房的人群中的大多数,文艺片有时的晦涩难懂、不按常理出牌无疑潜移默化中限定了观影人群,不为迎合任何人,只为找到懂的人。由此看来,文艺片和商业片本不在公平的PK线上,又何必争得你死我活?
  再者说,二者是否水火不容?答案明显是否定的。习近平在文化座谈会上强调,好的文艺作品要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国产文艺电影《白日焰火》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年初上映时获柏林电影金熊奖,国内票房过亿,破除了之前文艺片容易赢得奖项却永远无法赢得市场的魔咒;而类似《致青春》等的商业电影都因为适当文艺元素的加入而引起更多人的共鸣,中国的电影一直在进步,给它压力不如给它时间,作为其代表的文艺片和商业片又何须PK?
  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可以享受快餐的便捷,闲暇时候也可以品品茶让生活“慢”下来,观影也是如此。商业片好似“速食快餐”,顺畅的剧情不需耗费太多的脑力,或时尚或高科技的视觉冲击让影迷身临其境,给人“山呼海啸”之感。商业化时代的观影容易导致审美提高,也容易造成审美疲劳,时不时看看文艺电影享受“回甘”之妙不失为一种享受。毕竟文艺片更能带来舆论的引爆、思想的交锋,一个转场,一个镜头,一句台词,一个眼神都有它的引申义,而这个引申义,正如一千个人看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样的观影是另一番精彩。
  换一个角度讲,与其在商业片和文艺片的PK中争执不下,中国影迷不妨努力提升自我的修养和审美能力,既能欣赏得了黄渤的幽默,又能在《黄金时代》里看懂“哪怕一帧的美”,不要让中国的文艺片只被喜欢“用镜头说话”的西欧国家所珍视,中国的电影,现在和未来,真正PK的从来不该是自家兄弟。
  稿源:荆楚网
  作者:任志琪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杨虹磊)
关键词:文艺片;文艺片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