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袁媛:理性看待“另类童谣”,谱写“正能量”之歌

发布时间: 2014-10-30 15:19:21  来源: 荆楚网  作者:袁媛  进入电子报

  现在孩子的课外读物中各类“另类童谣”十分火爆。这些童谣对经典古诗词进行改编,极尽搞笑之能事。《春晓》改成“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打上飞毛腿,不知死多少。”此外,诸如“日照香炉烤鸭店,鸡鸭鱼肉在眼前,口水流得三千尺,一摸口袋没带钱”等“另类”创作,更是比比皆是。这些童谣正在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引发了不少家长和专家的担忧。(10月29日《西安日报》)
  “另类童谣”的利与弊,引发了网民们的强烈讨论。部分网民称,童谣是低年级孩子最容易掌握的文学样式,通过传唱童谣,既可以得到快乐,又可以学到一些知识。儿童的心智尚未成熟,无法“另类童谣”的好与坏,只要孩子觉得好玩就可以了。也有网民认为,“另类童谣”内容并不健康,很多内容都充满着性与色情,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另类童谣”。
  “另类童谣”之所以在校园里如此流行,一方面是因为现在适合儿童的文学作品很少,过去父辈传唱的儿歌已不适合现在孩子的思维;另一方面,有时“另类童谣”也是孩子的宣泄,更是教育的缩影,这就告诉我们是时候该反思教育了。因此,对待“另类童谣”不可盲目禁止,当理性看待,积极地引导“另类童谣”发挥正能量,减少负能量。
  恶搞不等于风趣,低俗不是幽默。健康的童谣启迪孩子的心智、锻炼语言能力、促进情感培养、更好地认知社会现象。因此,应当引导“另类童谣”谱写“正能量”之歌。习近平同志主张古典诗文“从小就应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所以教育部门和出版机构应该引导孩子去读那些传统经典作品,而不是大肆宣传另类童谣。同时,还要创作更多更好地适合孩子们的文学读物。家长和老师也要充分发挥引导孩子的作用,加强同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引导孩子“爱”上积极向上的童谣,“恋”上滋润心田的古典诗文。此外,家长和老师还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过大期望等,给孩子带来的无形压力,让幼小的心灵无处宣泄、无地放松。
  在当代,“去中国化”无异于“慢性自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社会的根基。孩子又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因此,弘扬传统文化,“从娃娃抓起”是必须的。
  稿源:荆楚网
  作者:袁媛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魏霭琼)
关键词:另类;童谣;正能量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