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重庆晚报》报道 6日上午,四个外地人以打工无果,没钱买票回家为由,在重庆沙坪坝三峡广场寻求资助时,被热心市民举报。民警将四人带回派出所调查,让人诧异的是,这几个声称没钱回家的外地打工者,竟然是从南昌搭乘飞机前来重庆行乞赚过年钱的,其中一人用的手机还是iphone6 Plus。(12月8日贵州商报)
在人们的印象中,“乞丐”的形象大多都是穿着破烂不堪,要么拥有残疾,要么身患疾病,缺乏必要的生活能力,才会放下尊严,以乞讨为生。而新闻中所讲述的却是行乞背后“衣冠华丽”的生活,故事的主角也仅仅是利用农闲时外出“兼职”而已,也并非职业行乞人。无论是兼职也好,专职也罢,事情的发展已然超乎了人们的想象。在他们的眼中,与可以收获的金利益相比,“尊严”又值几个钱?这种行为着实可笑又可悲。丢掉了“礼义廉耻”人生信条的“假行乞”不仅是一种涉嫌欺诈的个人行为,更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不良举动。
一方面,他们被金钱和利益蒙蔽了人性,耗费了广泛的社会关爱。“假乞丐”往往只考虑到自己的既得利益,毫无顾忌的享受着“爱的施舍”,却忽视了其本身的行为所带来的“隐性伤害”:不仅在无占用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的“有限资源”----爱心与同情心,更严重伤害了整个社会对弱者的同情和怜悯,大大降低了人们投身公益的自觉性,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
另一方面,摒弃道德底线的“假乞讨”隐藏着诸多社会危机。根据西方社会心理学的“破窗理论”,任何事情一旦有了不好的开端,并且没有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完善和修复,那么事物的发展就会因此而走向更为恶劣的方向。“假乞者”亦是如此,如果他们为了金钱和利益,能够一再的丢到道德底线,而没有收到应有的惩治,那么他们的人生底线就可能无限的放低。丢弃尊严,丢掉人性,带来的却是一份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由此可见,对于“假乞人”已经不是简单批评教育所能改变的。笔者认为,既然他们是通过实际行动来获取不当利益,那么对他们的管治也应该以实际行动来进行。要罚没他们的不正当收入是理所当然,同时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也要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偷鸡不成蚀把米”也许会让他们更深刻的记住这个教训。另外,对于他们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也要找机会消除,不妨安排他们做做义工,做做保洁员,通过踏踏实实的劳动给已经造成不良影响的社区和城市挽回形象,挽回损失。
“打飞的行乞”不仅丢掉了人性的尊严,更带来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称之为社会的“流毒”似乎亦不为过,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伤害的是资源有限的社会公益,毁掉的是来之不易的社会互信,因此,打击“流毒”不能手软,得过且过,更不宜简单批评了之。
稿源:荆楚网
作者:董立坤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