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量将达到史无前例的749万左右,毕业人数再创新高,就业创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昨天,教育部发布通知,提出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此外,通知还要求高校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鼓励大学生参军入伍。(《京华时报》12月11日)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70%左右。2015年,在增加了22万人的情况下,该数据不容乐观。值得肯定,教育部与相关部门史无前例地重视高校创业,以及采取一系列措施试图缓解就业形势的严峻。
然而,有一个数据却是不容忽视的,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常年低于5%,世界大学生创业率成功率也只在10%左右。也就是说高达90%的创业大学生依然需要面对就业的问题,而同时他们却耽误了学业。在这点看,鼓励大学生创业倒未必是一劳永逸,还是有后遗症的。
众所周知,大学生缺乏资金的基础,也没有社会的阅历,在创业的各个方面皆缺乏经验,有的只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激情,而没有创业的风险意识。创业前辈与标杆周鸿祎就曾公开表示“我很不赞成大学生毕业就创业”,相反,他认为要先就业再创业,先积累经验再闯世界。
再者,对于理工科学生,有一技之长,创业尚可;对于文科性专业的学生,创业实属不易,甚至连门道都没有。如此看来,鼓励建立弹性学制,可休学创业对提升就业率的效用可见一斑。至于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鼓励大学生参军入伍,单不说这牵扯进学生自主选择与家长意愿,但看“引导”“鼓励”便有一种试图逃避就业难的意味在里面。
为什么高校学生就不能直接面对就业?为何不休学就不能创业?这种质问不能被忽略。因为,我们一面看到不少企业想尽办法,提薪、改善环境、送股份来吸引人才,却依然出现“用工荒”、“招不到人”的情况;另一方面,我们又看到上百万的学生为找不到工作而苦恼,甚而出现轻生的情况。这样一种荒谬的不对称状态值得深思。
归根结底,还是高校的教育与市场的需要严重脱轨,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竟然不是市场需要的。中国仍处于经济的增长期,对人才的需要可以说供不应求,高校如若聘请企业家、市场的实践家到校教学,加强课堂与市场的联系以做到接轨将是提升就业率莫大的荣幸。
所以,相比于看到将就业的学生引流到创业、基层、军队去逃避,笔者更愿意看到大学生凭借能力百舸争流,与企业良好地互相选择,这才是竞争社会的良性运作机制。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泽凯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