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陈小辰:“打干亲”背后到底藏着多少“歪脑筋”?

发布时间: 2014-12-15 10:40:23  来源: 荆楚网  作者:陈小辰  进入电子报

  即将过去的2014年里,“巡视反馈意见”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公众热点,其中不少反映反腐新动向的词汇。中央巡视组在向广西、四川等地方反馈巡视情况时指出,一些领导干部任人唯亲、搞“小圈子”,一些干部通过“打干亲”“打礼”等方式拉关系、热衷拉关系、架“天线”、搞“勾兑”,跑官要官。(12月14日新华网)
  当下,一些领导干部打着“人情交往”的幌子,广拉关系、“勾兑”感情,有的生拉硬拽“结干亲”、“拜兄弟”,企图架起“天线”铺好关系路子,以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不说,再狡猾的腐败伎俩也逃不过中央巡视组的“火眼金睛”,“打干亲”无疑早已入了反腐的“法眼”,不再是官员肆意贪腐的“挡箭牌”。笔者不禁试问,“打干亲”背后到底藏着多少“歪脑筋”?
  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人际关系较为复杂。“打干亲”也有其悠久的社会传承,通常指“认干亲”、“攀亲”,是一种流行全国的一种保育习俗。在北方叫“认干爹,干妈”;在南方则称为“认寄父、寄母”,俗称“拜过房爷、过房娘”等。然而,官场中也讲究“礼尚往来”,由此引申的拉帮结派、树山头的故事不胜枚举。2014年11月,中央巡视组第二轮巡视反馈意见,其中提到“一些干部通过‘打干亲’、‘打礼’等方式拉关系,利用节日和红白喜事收受红包。”认干亲”,作为一种民间习俗,如今被一些贪官利用,成为新型贪腐现象。由于其动机不良、影响极坏,群众对此广为诟病。
  毋庸置疑,“打干亲”也就是“认干亲”、“攀亲”,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官场的“圈子文化”。正如《解放日报》曾这样报道“认干亲”的危害性:“认干亲”,作为一种民间习俗,如今被一些贪官利用,看中的恰恰就是一种“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既然认了“干亲”,那么替其搭个桥、帮个忙不就成了理所当然之事?而行贿、受贿不也成了“亲情”之间的“礼尚往来”?可以想见,“打干亲”已俨然成为产生腐败的新温床。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打干亲”、“拜把子”这类拉关系的官场现象不得不引起重视,官场中之所以人际关系复杂,出现拉帮结派的现象与不少违法乱纪分子拉帮结派订立攻守同谋有极大关系。从查处的“大老虎”牵出的“小老虎”甚至“苍蝇”问题来看,被查出官员的个人圈子中都会涉及到其他人的贪污腐败问题,以至于出现像山西塌方式的腐败问题。显然,纯洁的人际关系能让正直的领导干部洁身自好,权权交易,权钱交易的“友谊”只会让自己身陷囹圄。
  笔者提醒,莫让“打干亲”破坏了官场政治生态。“认干亲”等新型贪腐现象的频现,让我们看到了反腐败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领导干部培养良好地官德人品、自觉净化关系圈,就显得尤为重要。最近,四川省泸州市纪委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干部认真自查“打干亲”问题,有干亲关系的必须立即解除,领导干部要做出不“打干亲”承诺书。类似之举,不失为可借鉴之良策。因此,只有未雨绸缪,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有效遏制新型受贿犯罪的蔓延。
  稿源:荆楚网
  作者:陈小辰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魏霭琼)
关键词:巡视反馈意见;打干亲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