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小女孩得白血病,家人无钱救治。将求助信息发到网上后,一个自称“炒作高手”的人打电话过来,声称能以事件炒作的方式为孩子筹集爱心捐款作为治疗费,但是,要拿出一半捐款数额给他作为报酬。(12月14日台海网)
从郑州的“全城吃面”到乌鲁木齐的“全城买鹅”,再到银川的“全城寻耳”,鼠标一点就是支持、转发点赞也是帮助,一些列“微博救助”行动激发了人性中的悲悯和善良,聚沙成塔的方式切实做到了裨益他人。然而,面对这些需要社会救助的弱势群里,一些网络“炒作高手”却从中嗅出了商机,企图利用公众的爱心为这些有不幸遭遇的群体进行宣传,并能从中分得一杯羹。
几个月前,一则“男扮女装买卫生巾救女”的新闻引爆了舆论场,父亲在成功获得40多万捐款之后突然遁形失联,使捐款去向陷入谜团,造成民众对当事人“携款潜逃”的质疑。诚然,网络救助彰显了群众朴素的爱,但其匿名性和开放性的弊端也增添了社会风险。“炒作高手”的“敛财之道”不仅混淆了事实真相、阉割了社会道德,也将公众的爱心消费得精光。
以“爱”为名的骗局往往是最残酷的,“炒作高手”这种利用民众“最柔软地方”的卑劣行径深深触痛了道德底线,伤害了群众的信任。而在“炒作高手”的背后,凸现的是网络监管的缺位和管理者的不作为。网络传播本来就是一双刃剑,一方面要积极发挥其正面作用,另一方面也要需要有关部门对公众进行合理的引导,抵制谋利行为。监管部门必须亮剑“炒作高手”,给网络救助多念“紧箍咒”、多划“硬杠杠”,彻底堵住“炒作高手”的“生财之道”,削弱其“狮子大开口”的戾气。
一个温暖的社会,不会让好心人寒心;一个成熟的社会,不会让敛财谋利者大行其道。当爱心与善良成为被利用的对象,社会道德的底线就会屡屡遭到破坏。社会救助是“全民英雄”时代的启程,而绝非炒作敛财的道具,当务之急是为社会救助找到出口,让爱心炒作之类的无良行为无处遁形。
稿源:荆楚网
作者:高婧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