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孙亚娇:“无手机课堂”,苦口非良药

发布时间: 2014-12-26 15:01:40  来源: 荆楚网  作者:孙亚娇  进入电子报

  拥抱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给我们带来的帮助数不胜数,导航、搜索、购物、娱乐、社交等等,手机的触角已经延伸到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处于接受新科技最前沿的大学生,“低头”已经成为这个群体的象征,而手机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改变人们的生活、学习,并为之带来诸多困扰。
  当前,许多同学已经把对手机的痴迷带到了课堂,玩游戏、聊微信、刷微博、逛淘宝……似乎就算不玩,时不时瞄上一眼,哪怕是简单地解锁看一眼时间,才能让他们安心。对于出现在自己身上不同程度的“手机依赖症”,一些同学也曾下载限制玩手机的app,发誓再玩就“剁手”,甚至干脆把手机丢在宿舍,与“手机依赖症”抗争。然而真的没有了手机,这些同学心里又像扎了草,变得既焦虑又没有安全感,坐在座位上横竖不舒服,等不到下课,往往就溜之大吉了。
  “机瘾”难禁,学生着急,老师和学校更着急,因此不少高校推出“无手机课堂”,在教室里配备手机收纳袋,上课前学生将手机关闭或静音放入袋内,下课后自行取走。学生们开始觉得新鲜,时间久了去不买账了,甚至出现买两个手机来应付检查的现象。推行打折扣,“无手机课堂”形同虚设,恐怕整治“课堂低头族” 收手机治标难治本,想让同学们“抬起头”,得开更强效的“药方”。
  从根上找方子,不难发现“药引子”攥在老师们手里。一味照本宣科,一个课件教了几届学生,陈词滥调,枯燥乏味,难怪大家向手机“求救”。倘若高校老师在授课上多花点心思,增加课堂交流互动,借助视频、图片将理论知识形象化,不断丰富课堂内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让课堂超越手机的魅力,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留住学生的心。成都市寿安中学地理老师罗春,将中国地图分布情况写成歌词,自己唱录地理版《小苹果》爆红网络,不到2天时间,就获得了22.1万次的播放量,就是寓教于乐取得成功的有力佐证。
  授课效果改善了,学校需要灵活掌握“无手机课堂”的“用药剂量”,对症下药。“无手机课堂”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听课效率,提升学生成绩,让学生真真正正学到知识,禁不禁手机,说到底只是一种手段、一种态度。如果对手机进行合理利用,例如课件、板书进行拍照,下课再去整理,不仅没有影响课上学习,反而有利于获取学习信息、提高学习效率,可见上课用手机并非“洪水猛兽”。因此,学校要灵活掌握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对于注重计算和思考的科目,统一收缴以集中精力提高学习;对于一些笔记较多的文学类的课堂、需要录音的外语课堂,“疏”比“堵”会更有利,这时就要区别对待,一味地堵,可能会适得其反,达不到学习的目的。
  “无手机课堂”达到预期效果,最终还要靠听课人的认可与配合。大家十余年寒窗苦读考入大学,想要的绝不是上课玩手机,珍惜短暂的学习时光,强化学习的紧迫感,节制使用手机,既是学生的本分,更是实现理想与抱负的要求。何况,上课玩手机不仅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听课质量,更是对老师辛勤劳动的不尊重,对父母精心培养的辜负。“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在此,笔者呼吁大学生们加强自律,把手机交上去的同时,把心收回来。
  稿源:荆楚网
  作者:孙亚娇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姬学涛)
关键词:无手机课堂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