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新闻晨报》报道:800多名学生齐刷刷在父母面前下拜磕头,在父母的头上拔下一根白头发,永远留念。昨天上午,嘉定区民办斌心学校举办的“孝敬文化节”上,学生和家长泪流满面,场面感人。此外,活动还有一项主要内容:在庄严肃穆的乐曲声中祭奠华夏万姓先祖。
首先,跪拜礼到底能不能承载孝道?孝道到底需要不需要这种跪拜礼来承载?无论是哪一种道德,均需建立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之上,否则这样的道德就属于不平等的道德。而关于孝道的倡导,子女有行孝的义务,父母有要求子女赡养的权利,但仅仅限于义务与权利,而无关跪拜礼与否。
跪拜礼到底是糟粕还是优秀传统文化?孙中山辛亥革命之后废止了跪拜礼,据有关记载废止跪拜礼之后对民间私人场合则未加明文限制。显然,废止跪拜礼已经成为一种辛亥革命之后的约定俗成。新中国之后没有哪一条法律和哪一条规定允许将跪拜礼当作人与人之间的正常礼节,而民间仍然将这种礼节运用于对父母的隆重场合。如婚礼丧礼和拜年时机,其他则罕有对父母的跪拜礼。即便是最隆重的场合的跪拜礼,也仅限于私人家庭场合,那么,学校组织一次如此孝文化节,公共场合之下的大型跪拜礼,是新时代的跪拜礼呢还是对辛亥革命之后公共场合废止跪拜礼的反其道?
无论哪一种文化都不能也不该反对孝文化,再怎么样的百家争鸣也应当倡导最基本的人伦道德孝道。再者,孝文化也并非儒家文化独创独有并享有孝道专利,而孝文化恰恰是民族传统文化之主流。然而,传统的孝道之所以被诬之为糟粕的原因,恰恰在于某些人将孝道凌驾于人性化之上,将孝道建立在父母与子女不平等地位基础之上,重愚孝而未倡导爱孝。
人们倡导的应当是爱孝而非愚孝,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不是赐予而是天经地义的义务。同样,子女对父母的孝也同样是平等的义务。换言之,站起来的爱孝才有其可行的时代背景之下的传承传播意义,而跪拜礼所承载的孝道却充其量只是一种激情作秀与作假。既不可能让学生照搬到家庭之中,更不是现代社会法制文明平等基础上的人爱之孝。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振忠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