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凌国华:对待网络语言不妨跳出二元对立思维

发布时间: 2015-02-06 10:05:48  来源: 荆楚网  作者:凌国华  进入电子报

  在当下,网络语言正铺天盖地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它真的威胁到汉语发展了吗?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16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9.8%的受访者日常生活中会使用网络流行语。64.2%的受访者认为当下网络流行语入侵汉语现象严重,46.0%的受访者担心会污染汉语。受访者中,80后占45.3%,90后占21.9%,00后占1.0%。(中国青年报2月5日)
  随着网络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空间,作为网络空间交流媒介的网络语言,也逐渐受到人们重视。与现实生活空间相比,网络空间的虚拟特性,某种意义上对作为网络交流媒介的网络语言形成不可忽视的影响。因应网络空间的环境特色以及网络交流的某种现实需要,并且随着网络应用技术的的发展,网络语言已逐渐超越“网络空间”的使用范畴,铺天盖地进入现实生活空间。随着应用环境的拓展,网络语言不可避免地与现实生活空间的传统汉语产生某种程度的碰撞。
  从网络空间延伸到现实空间,网络语言无疑会对传统汉语产生某种程度的“冲击”。应该看到,网络语言与作为现实空间交流媒介的传统汉语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脱节”。火星文等“网络字体”对常规汉语字词的挑战,“十动然拒”之类网络语言对汉语常规构词规则的颠覆,“屌丝”“装逼”等网络语言中透出的不乏粗俗色彩,都在某种程度上对传统汉语造成不小的冲击。难怪有政协委员批评网络语言正在“污染”汉语。而鉴于网络语言对传统汉语的冲击,“保护汉语纯洁性”的声音也不在少数。
  鉴于产生环境、使用人群和应用环境的随意宽松,网络语言自然无法如现实汉语一样“循规蹈矩”。尤其对那些不谙网络生活的人群,面对网络语言的冲击,产生不适感是正常的。网络空间的特殊环境,网络交流规则的较少桎梏,使得网络语言具有了一种超越传统汉语的“洒脱不羁”。在虚拟空间,网络语言或许不存在不适感,但在注重“循规蹈矩”的现实汉语语境下,一些网络语言就容易陷入“水土不服”的尴尬:不仅网络语言使用者自身尴尬,网络语言的受众也容易尴尬。但也只是遭遇尴尬而已,若将网络语言对现实空间汉语某种程度的“冲击”,说成是“威胁”“入侵”,似乎又有些过于风声鹤唳。
  网络语言虽对传统汉语有一定冲击,但网络语言远非洪水猛兽。网络语言虽产生于网络空间并带有一定的“技术派”色彩,但网络语言终归是经济社会发展活动的文化映射。网络语言产生的环境,归根结底是现实经济社会生活在网络空间的延伸。至于一些网络语言被指“鄙俗”,则需要辩证看待,正如专家所言,“看具体在什么语境下运用,不能一概斥之为下流语言。”一些比较“俗”的语言,对刻画特殊人物形象有着“雅”语无法达到的效果。
  语言文字有其自身的产生、发展规律。网络语言也是作为人类交流媒介的语言文字的一种,它不应是传统汉语言的天生“死对头”。语言的发展,是一个吸收与净化并存的过程,是一个扬弃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主导者,应该是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不能依靠简单的行政命令,即使一些网络语言让我们感到不适甚至“威胁”。对网络语言的态度,应该遵守客观规律,疏导而非围堵。正如有学者建议,不妨组织人员对网络流行语进行系统地“收集、释解和描写”,以促进汉民族共同语言更顺畅地新陈代谢、稳步发展。
  “入侵”也好,“污染”也罢,对网络语言的“威胁”大可不必过于紧张。其实,网络语言对传统汉语发展的“冲击”,反倒不如语言应用、教育等方面对汉语言自觉不自觉造成的损伤。教育部原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先生曾指出,如今学校语文教育已“支离破碎”,“很难拼接形成学生听说读写一生有用的语文能力”。纪录片《盗火者》对包括语文教育的关注,或许能给语文教育打开一扇全新的窗。这无疑是汉语言健康发展无法绕过的厚重命题。
  稿源:荆楚网
  作者:凌国华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罗莎)
关键词:网络语言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