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可以设想,我会勾勒出一副“扣人心弦”的视觉画面:某届足球世界杯决赛场上,高俅正与C罗展开一场“最后的较量”……
近日,一份足球影视剧的名单在网上疯传,称在广电总局备案的足球题材类影视剧已有几十余部,其中有青春偶像剧、传奇人物剧,也有古装剧、穿越剧、年代剧甚至抗战剧。记者在广电总局影视剧备案中心检索到其中5部,尽管和网传的数量有差距,但足球神剧正集体来袭,似乎已经不可避免。当越来越多的校园球场被足球占领时,荧屏银幕距离“沦陷”也不远了。(4月23日《新闻晨报》)
“抗日神剧”的“阴影”尚未烟消云散,“足球神剧”便已甚嚣尘上。但“抗日神剧”本身而论,其社会性不良影响大抵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而足球不同,在国足长年萎靡不振的大背景下,在教育部适时出台“足球进校园”的战略部署下,中国足球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内涵与历史使命,汇聚着中国足球崛起的“世界梦”。然而,倘若“上纲上线”,以“跃进之势”对足球运动进行“破格升级”,以戏谑、娱乐、神化的戏剧手法包装足球,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甚至亵渎了压抑在国人心中多年的那份“国足情结”。
众所周知,习大大是足球爱好者,而新一轮影视剧集中于足球题材,是巧合,还是迎合?对此,相关部门总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纷纷表示这并不是为了迎合领导人的爱好,而是开展的正常工作。无论怎样,如此回答,很难消除民众的质疑声,为此,我们不必去细究其中的“奥秘”。
多年来,足球运动一直被视为世界第一大运动,它是国际化、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运动项目,足球发展状况,也可以代表这个国家的基础运动水平和管理水平。据《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出台后,华夏大地涌现出强劲的足球热潮。将足球运动上升到国家层面,折射出中国足球的下一步棋该怎么走。犹记得,2014年10月,习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便批评了“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单纯感官娱乐”。可以预见,毫无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足球神剧”扎堆涌现,与其说是在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足球批示,还不如说是对习大大足球精神的歪曲认知。
正如我国的“国情”一样:“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占有资源相对不足。”足球也有其“球情”:众多因素中,其中缺乏群众基础便是重要因素之一。无疑,推进校园足球,是提升足球人口、培树人才根基的重要举措。而基础性的工作需要的是耐心,最忌讳行政化、运动化。当然,这背后需要政府部门的良性互动,
比如在城乡规划中多开辟一些公益性足球运动场地,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校的体育课更按照教学大纲正常开设,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体育运动,有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
乒乓球运动源于英国,如今成为了中国的国球;同理,足球运动源于中国,如今成了很多国家的国球,这难免会使国人情何以堪。社会意识形态发展史告诉我们,做事切忌“一哄而上”,切忌“运动式思维”。发展足球运动本无可厚非,但得把握住一个“度”,在这个范围内,逐步推动足球改革、推进社区足球、推展全民足球,这需要很长的时间。
有“抗日神剧”的前车之鉴,我们不妨冷静下来,为“足球神剧”降降温。因为,振兴中国足球靠的是心,它需要有一颗平常心,需要有文化作为积淀,更需要有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稿源:荆楚网
作者:韦其江
(作者:姬学涛)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