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近年来,农家书屋深入千乡万村,受到农民的广泛欢迎。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各地已建设农家书屋60多万个。然而,在一些地方,这件好事却引来农民不少困惑:部分农家书屋配书脱离生产生活实际,也不适合农村现有阅读人群,让农民哭笑不得,甚至书屋唱起“空城计”,3年无人来书屋借书,应付检查时找人充当临时演员作读书状。
我们应该承认,在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广大农民也渴望获取知识,更渴望农业科技的普及,而在农村“看书难、借书难、买书难”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民。作为政府文化惠民工程之一的“农家书屋”,就旨在解决上述“三难”,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消除农业科技与农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距离。然而,建起的“农家书屋”却唱起“空城计”,成了“摆设”,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一是有些地方一开始就没有把建设“农家书屋”看成是惠民工程,而是当成了新农村建设的“点缀”,建起来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并成为争取资金的“借口”;二是书刊的配置太随意,要么是内容陈旧过时,要么脱离农村实际,不适合农民读者阅读,且长年不更新,有些书可谓是“滥竽充数”;三是缺少专门的管理人员,兼管书屋的村干部整天忙于别的工作,不得不让建起来的农家书屋常年“铁将军”把门。
由此看来,要避免农家书屋成为应景的“摆设”,在书屋建起来后,必须多管齐下,加强后续管理,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广大农民想进、愿进、多进的“营养屋”、“致富屋”。
首先,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广大农民的父母官,要摒弃“应景”观念,把农家书屋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选址上要方便群众,在建设上要舍得投资。各级政府也要因地制宜地建立考评机制,倒逼相关部门为书屋的建设、维护与运行提供充足的政策资金支持,在书屋建成后,继续抓好后续服务,使农家书屋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其次,要坚持科学管理,安排认真、负责、敬业的专职人员担当农家书屋管理员,保障书屋的开放时间,保证农民读书借书方便,尤其是要保证农闲时期开放,让农民能够随时可以来书屋看书学习。
再次,在书籍的配备上,要适合农村实际,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真正让更多的内容健康、实用性强的新书、好书进入农家书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和高校或城区的图书馆联合,定期更换适合农民阅读的书籍,让不同知识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农民,都能在书屋里看到适合自己的书籍。
第四,要积极协调乡镇的文化部门或工青妇组织,以书屋为阵地,根据农村季节时令、当地习俗、群众爱好,适时邀请专家举办农业生产或生活保健等知识讲座,开展一些农民喜闻乐见的读书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朋友自觉走进农家书屋读书学习的热情,真正使农家书屋成为宣传农村政策法规、提供市场信息、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和开展文明建设的阵地。
稿源:荆楚网
作者:袁文良
(作者:沈素芬)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