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谢晓刚:生命的陨落能否删除歧视的“病毒”
发布时间:2015-04-30 11:36:07来源:荆楚网

  吴昕怡,女,福建福鼎人,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大一学生,2015年4月10日,她在学校单间宿舍烧炭自杀。在学校的一次义务献血之后,2014年12月6日,她被查出大三阳,系乙肝病毒携带者;今年3月7日,被安排进单独的学生宿舍居住。(4月30日《新京报》)

  这个悲剧的发生,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而这个悲剧的造成却总让人有挥不去的扼腕长叹。悲与痛,总是在花一样的生命陨落时迸发,生命已逝,即使有再多的“如果……就好了”又能如何?再多的指责和追悔,又如何能够抹去残留在人们心中对于乙肝的歧视?悲为如此年轻生命逝去而悲,痛为文明如此的高校居然依然存在歧视的空间。

  过去,乙肝一直被认为是“消化道传染病”。但是,随着医学的进步,医学界对乙肝的认识也在更新。2005年,我国首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发布,进一步明确了乙肝病毒主要经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握手、拥抱、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日常接触,不会感染乙肝。谈“肝”色变,主要来自陈旧医学知识的误导。

  不仅仅是乙肝携带者,现实社会中很多的无端歧视,如残疾、户籍、身份等等方面,正因为力单势薄,总是显得那么弱小。但是,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否能因为寡不敌众,就得向无知和歧视缴械投降呢?

  吴昕怡,一个同学眼中爱听苏打绿的歌,喜欢读书,总和同学去图书馆的花季女孩,就因为去年11月底,在学校组织的大一新生义务献血中被查出为大三阳,乙肝病毒携带者。一切的一切,开始发生着改变,也一步一步地在吞噬着这个充满希望和朝气的花季生命。第一反应是害怕,她甚至以为“大三阳”是绝症,而接下来的一切似乎也在摧毁着她那颗单纯而脆弱的心:室友的逐渐疏远,同学们的有意规避,学院的领导要求家长开一个“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影响正常上学”的证明,再到被安排进单独的学生宿舍居住……。这似乎合理,又似乎不合理的悄然改变,令吴昕怡变得更加敏感而孤独,最终在孤独中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相信每个看到这则新闻的人,对于这个年轻生命的逝世,肯定与笔者一样经历着悲痛、怜悯、愤怒和思索的过程,真的,没有人愿意相信这个新闻的真实性,更不愿意因为这个灿烂的生命在歧视中消逝。这不仅仅是文明如此、医学发达如此的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应该发生的悲剧,更不应该发生在以培育教书育人者的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内!

  回归理性,回归常识,是一个社会成熟进步的标志。花季少女生命的陨落,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简单个案的处置与反思,更需要人们彻底清除对乙肝、残疾、身高等个体差异的歧视。毕竟,对少数人权利的保护程度,从根本上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而这个文明程度的塑造,除了公民努力和社会教育,更需要国家行政力量的及时纠偏。

  稿源:荆楚网

  作者:谢晓刚

(作者:谢晓刚  编辑:姬学涛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