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大型学术期刊撤销43篇生物医学论文,其中41篇来自中国,多家高校附属医院“中招”。昨日,中国科协年会科学道德建设论坛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多位院士、校长就“撤稿”事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5月23日《广州日报》)
此次曝光的学术不端行为是关于医学研究的,除了个体道德层面的因素之外,还有学术评价机制上的问题,正如韩启德所说,“三甲医院的医生,忙得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但还是要写论文”。
从此次事件引开来看,中国每年的学术成果位居世界前列,可谓汗牛充栋。但真正有价值、有推动力的成果却是凤毛麟角。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在学术研究中,缺乏明确的版权意识,导致了科研成果的重复出现,降低了科研成果的总体价值。
具体来看,主要存在两种学术不端的形式。首先,自己抄自己的论文。比如自己把自己的文章稍作修改就发表在其他刊物上,或者是将已发表的中文文章投到国外刊物上去。其次,抄别人发表的论文。某些国内学者搞研究,将“拿来主义”奉为圭臬,将别人的文章拿来随意拼凑,降低查重之后就拿去投稿,还有将国外研究成果窃为已有的做法也是屡见不鲜。殊不论所拿来用的文章其质量如何,单是这样的做法就难以让人苟同。
记得笔者有位朋友从国外留学归来,对我说他在国外期间,国外的朋友经常找他去下网上盗版的电影、音乐,而他欣然为之。这就是由于国情的不同,人们对于版权的认识也存在差异。在国外,由于版权意识相关法规的存在,使人们不敢肆意去下盗版东西,否则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而在中国,下载盗版东西会被认为是理所当然、无可厚非。
在整治学术不端问题上同样如此,单纯依靠个体道德层面的因素显然无法达到预防、惩治学术不端之功效。因为,学术研究本来就是一项苦心孤诣、厚积薄发的事业。如果是本着一颗功利之心去研习学术,再加上不合理学术评价体系的推波助澜,做出学术违德之事也显得是不可避免。
当前人类社会已经全面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展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与日俱增。在此番现实语境当中,我们到了提高我国学术成果整体质量的关头了。因此,就亟需整治学术家的学术不端乱象。为此,我们必须要完善学术成果版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科研人员的版权意识,让人们对于学术“越界”行为有所忌惮,从而不敢去肆意盗取他人的研究成果。
稿源:荆楚网
作者:郭晓冉
(作者:姬学涛)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