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张燕:爱护高端人才必须改善机制环境
发布时间:2015-05-28 09:12:15来源:荆楚网

  5月26日,习近平在考察杭州高新企业时,当得知技术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8岁,正着眼前沿开展未来技术研究,习近平十分高兴。习近平指出,要可持续的速度、有质量和效益的速度,不是瓜菜代的速度、少慢差费的速度、傻大笨粗的速度。这要靠创新驱动和人才。要立体化地培育人才,特别是对高端的尖子人才更要爱护。有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5月27日央广报道)

  “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正是因此,几年前,我国决定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客观而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对人才越来越重视,人才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中国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依旧存在,特别是培养和留住高端人才的社会环境配套还是有所欠缺。

  应该说,过去,中国高端人才流失还可以理解。如今,中国经济总量已经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日渐上升,已经是举世瞩目的大国。就此而言,让人才留下具备了更充足的可能,对人才的吸引力按理说应该是与年俱增。在此背景下,依旧有部分高端人才流失,应该引起重视。众所周知,人都是向上流动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长足进步是无疑的。但一些方面和发达国家比还有不小差距,这个不必讳言。正是因此,目前还有部分高端人才会向海外流失;一些出国留学学成的高端人才,在回国发展问题上也还有一些顾虑。

  保证高端人才留在国内、回到国内,不仅仅是出台一个国家战略规划、经济总量的提升就能实现的,这些并非留下人才的充要条件。如习近平所言,高端的尖子人才需要的是爱护。如何爱护?发达国家其实有不少经验,人才大国不仅仅因为经济、环境更具优势,其给人才提供的宽松氛围、科研体制、法治环境才是我们暂时还无法比拟的。通过比较我们知道,要成为人才强国、培育和留住高端人才,必须下更大的力气,做更多的努力。

  首先,思维上需要反思。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人才观,市场经济实行多年,社会越来越多元,人才的需求五花八门。人才绝不该再被仅仅局限在特定的领域,更不能用传统的眼光来看。新的人才观,应该是开放、包容,更加人性化的。应该提倡人人都尽其材的观念,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释放其潜力,解放其思想和活力。换句话说,我们需要留住的不仅仅是所谓的顶尖人才,就算花大价钱留住了少量所谓的高端人才,也未必能就有多大价值。新的人才观不应再唯学历、虚名、权力依附,更没有终身或等级之说。通过人才之间良好的自由竞争,实现优胜劣汰,也是留住和激励人才所需要的。

  对于政府来说,提供并保障人才发展的基本需求,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物质上的需求,只是人才的低层次要求,实现其精神上的满足和自我实现,更需要政府创造并提供合适的体制和制度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一个人都有平等发展的可能,如此方可提升人才对国家、单位、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若此,高端人才在心理和情感上不至于觉得屈才和缺乏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才不会想着出走国外。很显然,这要求我们文化、教育、科学、社会各项机制根本上的转变。按照世界普遍的科学研究体制办事,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实现政府自身的转型,各类人才自然愿意留下。不仅如此,有了好的环境,还能吸引大量外国顶级人才。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燕

(作者:张燕  编辑:姬学涛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