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系统将对中小学有偿补课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并把其纳入教育督导和责任督学范畴,实施挂牌督导。(6月2日中国新闻网)
“有偿补课”,在整个中国都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对高中学生补课也就罢了,可如今一些地方补课之风越刮越猛,一些教师为了挣钱,连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也不放过,作文辅导、奥数培养、兴趣小组、作业辅导……如此补课为虚,收钱为实的把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让家长每年多开支数千元的补课费,弄得全社会对教师一片怨言。
诚然,教师进行“有偿补课”,有工资低的实际原因,但更多的却是挣钱思想作祟,本着钱多无坏处原则,干脆将“补课”当成了一条生财之道,只要有机会,挨得上边的,都召集学生来补一补。这种做法完全违背了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行为准则,进行专项治理,刹刹这股风气已经非常有必要。
内蒙古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学有偿补课问题的治理力度,强化主体责任,以盟市为单位集中开展专项治理,把治理有偿补课纳入教育督导和责任督学范畴挂牌督导,凸显出当地整治教师“有偿补课”的坚定决心与刚硬态度。在严打之下,必然会使当地的补课风气得到制止。
但是,挂牌督导专项治理中小学有偿补课,毕竟是治标之策,在短时间内确实能取得成效,但难以形成长效机制。众所周知,虽然各级教育部门明确禁止教师“有偿补课”,但一些教师还是指挥着学生“打游击”,在重点查处和通报期间,立马停止补课,待风声过后,一切又那么自然的继续进行着,
整治“有偿补课”不仅需要严厉打击,还需要从根上采取办法。首先,应该适当增加教师的工资。教师是一份职业,工资是大家生活的必备,只有让工资收入能够满足教师的正常生活,做到衣食无忧,他们才能安心上课。否则,收入太低必然导致教师想方设法从学生方面赚钱谋利。同时,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强化奉献精神。一些教师的功利心很强,忘记了自己教书育人的本职,不懂得奉献,做事情想着回报,教育了学生,就希望能从家长那儿得到点什么。只有转变这种金钱至上的思想,让教师回归育人本位,增强他们的职业幸福感,才能让他们摆脱对金钱的过分依赖。最后,应该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违规补课教师进行严格问责,形成震慑。
稿源:荆楚网
作者:许刚
(作者:沈素芬)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