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张卫斌:“新鲜”战略未必能破解奶业困局
发布时间:2015-06-06 11:32:32来源:荆楚网

  面对国际市场乳制品的低价竞争,中国奶业的出路何在?5月31日在福州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奶业大会暨第四届海峡两岸巴氏鲜奶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提出,“发展巴氏鲜奶,避强就弱,新鲜制胜,是中国奶业破局的方向”。(6月4日中国青年报)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乳业市场已成为全球化贸易市场。洋奶粉大举进入中国,液态奶进口量剧增,对中国奶业造成了很大冲击,山东、河北、内蒙古等地甚至出现了大面积“倒奶杀牛”。在此背景下,专家们提出的奶业“新鲜”战略,果真能够破解中国奶业的困局吗?我看未必。

  据中国奶业协会乳制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高级工程师顾佳升介绍,巴氏鲜奶是保质期短于10天的特殊商品,是奶制品国际贸易的“盲点”。对于正常的国际贸易而言,长距离冷藏、运输短保质期的巴氏鲜奶很难做到。巴氏鲜奶是具有本地企业的一种液态奶品种,认真做好巴氏鲜奶将是中国奶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唯一可靠选择。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谷继承也认为,加大巴氏鲜奶消费宣传的力度,发展巴氏鲜奶,可以提升民族奶业的竞争力。

  两位专家的建议都有一定道理。但避强就弱充其量只是一种市场营销策略,重振中国奶业,“新鲜”战略此路不通。

  中国乳业的病症在哪里?1月21日商务部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针对国内一些地区出现大面积“倒奶杀牛”现象,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明确表示,跟国内乳制品产业整体水平较低及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信心不足可能有很大关系。

  沈丹阳的表态可谓一阵见血。人们不禁要问:国内乳制品产业整体水平为什么这么低?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信心为何不足?

  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问题,谁都清楚。国内乳制品行业隔三差五的总要惹点麻烦事,且不说臭名昭著的“三鹿”了,国内的乳业大佬,哪家没有出过事?消费者选择乳制品本来是强身健体的,结果一不小心喝出一颗肾结石来,谁还敢对你的产品有信心?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没信心,完全是国内乳企不争气。

  国内乳制品行业整体水平低,不能总是依赖政府保护,也不能依赖避强就弱。有道是,吃奶的孩子长不大。经济全球化、消除贸易壁垒是大势所趋;市场经济的属性也决定了优胜劣汰。

  今年初市场上出现的“卖奶难”就是国际原奶市场价格波动的结果。来自全球乳制品企业的采购数据显示,自2014年3月开始全球奶价持续下跌。全球奶源主要供应地新西兰、欧盟的原奶价格跌幅超过30%。我国青海大通、湟中等奶牛养殖主产区,牛奶价格也一路走低,原料奶回收价跌至1.6元/公斤,原料奶价格甚至不如矿泉水。

  市场就是如此无情,除了“看不见的手”,消费者也有自由选择消费品的权利。消费者喜欢洋奶制品不等于崇洋媚外,某种程度上也是无奈之举。性价比很不错的外国奶制品都已经送到家门口了,为什么要拿自己的健康甚至性命开玩笑,再去喝屡屡出问题的国产乳制品?

  因此说,提振消费者对国内乳制品的信心,关键还要提高乳制品的质量。这就需要国内乳企正视自己的不足,看到与国外乳企的差距,奋起直追,苦练内功,早日拿出让广大消费者信得过的产品。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卫斌

(作者:张卫斌  编辑:杨虹磊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