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金榜题名时,几家欢乐几家愁。2015全国高考结束,各地高考陆续进入查分阶段,各地各批次录取分数线已大白天下。像往常一样,社会、学校、家庭、媒体甚至一些想借机出名的企业或企业家,对新一轮的文理科“状元”兴趣不减,“状元热”“状元秀”,你方唱罢、我登场,再度“风云人物”。
《重庆晚报》报道,来自巴蜀中学高三(1)班的刘楠枫,以704分的裸分成绩成为2015年高考重庆文史类分数第一。原本在成都游玩的刘楠枫可以早一点坐动车回渝,由于北大与清华招生方争抢刘楠枫,北大方面为表达诚意,执意派专车去成都接刘楠枫。于是刘楠枫回重庆的时间,被多耽搁了4个多小时。
“状元热”有着诸多的历史和现实因素。从古之“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金榜题名时的功成名就,到高考状元被社会热捧、被众多高校抢着录取,高考“状元”似乎已然成了满腹经纶、社会的顶尖人才。
不难想象,高考状元有着或多或少的特点和优势,如更高的智商,学习勤奋,知识基础扎实,等等。不过,在应试教育体系下的高考,状元的出现,其实也存在某些偶然因素,如临场发挥好、记忆力强、押题准确等,他们只能代表现时,不能代表过去与将来。
事实上,与高考状元擦肩而过的学生非常多,区区一分或几分的差距又能说明什么?特别是在经济、技术、文化、政治日益多元发展的现代社会里,各行各业的“状元”更是层出不穷,高考状元只能占其中的极小比例。高考状元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未必能成为“职场状元”。
炒作状元不如多给落榜生鼓实劲。重要的是,除了高考状元,更多的行业状元其实就是那些与高考状元失之交臂的落榜生,在今后自谋职业的人生道路上,体现的才是个人的实际工作能力、工作业绩、职业成就,而非一次考试的分数。
话又说回来了。考上清华、北大等国家重点院校的大学生,固然可喜可贺,学习、生活翻开了展新的一页,今日风光无限;但今后的人生道路还很漫长,需要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假如社会各界过分吹捧、追逐,以致于他们自身过高期望,会压得他们不堪重负,忘乎所以,不求上进,最终被社会、家庭及自身“捧杀”。
榜上无名,脚下有路。笔者认为,过分吹捧、追逐状元,不如切切实实的落榜生或考得不太理想的学生伸出援助之手,教育或关心他们不必沮丧、不要让失败的阴霾,笼罩个人的心绪太久,要振作精神,尽快走出心灵中的阴影,真正读懂“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个理。
稿源:荆楚网
作者:朱波
(作者:姬学涛)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