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近开学,包括“最悲伤作文”诞生地四川凉山州越西县宝石小学在内的10多所凉山州小学,先后告知支教志愿者,教育部门出台了新政策,没有教师资格证的不能继续教书。此外,网友受作文感动,进而捐款扩建的西昌索玛花爱心小学,也被政府认定为违建即将被强拆。(8月29日《北京青年报》)
当地政府的这个通知犹如哽咽的饭团,卡住了公益团体支教路途,也让那些在凉山贫困山区支教多年的公益人士忐忑不安,马上就要开学了,“志愿者无证不能教书”是否会让山区部分孩子再度陷入失学的困境?毕竟,按教育部门新规定,索玛基金会本月刚培训合格的70多名老师中,只有15%有教师资格证。
当地陈副县长表示:“对于之前支教老师为民族地区的教育所做的努力,我们表示感谢。但是现在发现一些老师的做法,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对这里产生了伤害。”陈副县长口中的伤害与山区孩子们无法接受到正常教育所受伤害,孰轻孰重?
贫困并不可耻。我们应该正视贫困,正视这贫困背后的根源,没有文化知识的土地,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也是贫瘠的,这是再简单不过的的道理。我国毕竟是个发展中国家,凉山深处,那些因贫困、教学资源短缺而上不起学的孩子们,他们没有错,“最悲伤作文”的出现也没有错,当政府力量目前还无法达到教育全覆盖时,还无法真正让那些连打个手机都要翻几座山的山区孩子上学时,我们为何要拒绝公益组织的支教,为何不接受外界善意的援助?在孩子们那一张张渴望知识的面孔、渴望走出大山的愿望面前,同为父母、同为生活在这片蓝天下的任何一个人,都有义务和爱心去帮扶他们,这无关面子,更无关官方力量还是民间力量。
笔者相信,当地政府的考虑是出于对当地孩子教育的负责,也有理由相信对存在多年由爱心公益组织和支教志愿者撑起来的爱心学校不会因此而遭遇拆迁,更有理由相信生活在这块大山里的孩子享受基础教育的权利会得到保障。
但这一切,依然仅存在于我和大多数民众的“相信”里,现实的状况还会遭遇更多的不可预测性,无论如何,各方都应该要好好思索一下,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公益组织、舆论,都要从有利于孩子知识脱贫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毕竟,大山里孩子的命运、前途,关系着这片土地的前景和未来,不能因为贫穷的面子,不能因为舆论的拷问,而轻易关上了大山深处贫困孩子的求知之路,关上了这片土地走向文明的通途。否则,罪莫大焉!
稿源:荆楚网
作者:谢晓刚
(作者:沈素芬)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