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刘凤敏:“双11”天猫热卖912亿元背后的冷思考
发布时间:2015-11-13 09:00:34来源:荆楚网

  11月11日,“双11”购物节在线上线下流通领域展开。数据显示,各大购物平台消费额保持较快增长。据阿里巴巴实时数据显示,截至11日24:00,2015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交易额超912亿元。(11月12日《人民日报》)

  912亿元,较2014年淘宝天猫571亿元高出60%以上,无疑再次刷新记录,制造了一场全球购物狂欢节。在全国乃至世界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双11”淘宝为何却能连续7年创造奇迹?狂欢过后,我们不妨作一个冷思考:“双11”火热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是民众被压抑的消费需求,还是深刻的经济结构矛盾?抑或是网友所说的“912亿元的‘双11’,给中国经济喂了一粒‘伟哥’”?

  11月11日零点二十九分,央视新闻爆出“双11”屡屡刷新的统计数据:18秒,成交额超过1亿元;72秒,成交额超过10亿;12分28秒,成交额超过100亿元;截至目前,已有176个国家在平台上进行交易。此新闻一经播出,迅即引发网友热议,纷纷称其是“中国速度”。尽管在“双11”来临前,面对促销浪潮和消费热潮,有专家和网友都在呼吁民众要理性消费,尽管提出小心“双11”变“打劫”的警告,甚至有业内人士撰文质疑“我们真的还需要‘双11’吗”,但当“双11”零点钟声响起,这些呼吁、提醒、质疑纷纷作鸟兽状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人们的疯狂下单,这才有了日交易额912亿元的神话般的奇迹。

  不得不说,“912亿元”让人们对“双11”所有的杂音灰飞烟灭,不管你是肯定还是否定,不管你是呼吁还是质疑,这个已成事实的大数据都存在着,热闹而喧嚣地立在人们眼前,也实实在在地促进了内需,刺激了大众消费。这是一种客观现实,是任何东西所不能否定和取代的,“双11”的热销不是行政命令推动的结果,也不是某系统某行业某企业所能垄断的,真正的消费推手是市场自由意志。说到底,“双11”这种热销就是在某种程度上顺应了民意,很容易成为人们自发主动地消费行为,一定程度上映射出中国消费信心的正在崛起,推动中国经济从投资主导转型为消费主导,值得称道和期待。

  在特定的时间节点,“双11”以全民、全球狂欢购物节的形式,采取网上集中促销,无疑是一个适应网络信息发展的创新之举,消费者不仅仅满足于以“购物券”抵消对应的价格带来的“占了便宜”的快感,而是一种对网购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期待和亲身体验,、网民“抢购”狂欢的时间节点,无疑就成为了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的集中爆发点。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出口减弱、投资回落,经济发展趋缓,而“912亿元”的交易体量,无疑也成为实现经济再平衡的不可小觑的新动力。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今天,“双11”有商家的利益驱使,也有民众的消费需求,经过7年的发展,已跳出国门、走向世界,引爆全球最大网购狂欢,俨然已经进化为中国本土电商和海外消费者、中外商家互联互通的符号。显然,我们还可以从更深层次分析,“双11”概念被成功输出到境外,无疑是当代中国为数不多的新经济输出成功案例,折射出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双向开放和推动作用。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凤敏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