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沈素芬:“非遗”不该被“遗忘”
发布时间:2015-11-24 17:33:16来源:荆楚网

  世界屋脊的西藏唐卡、天府之国的巴蜀锦绣、钟灵毓秀的荆楚雕刻、鱼米之乡的吴越文化……2015中国长江非遗大展,用15000多平米的展出规模,向世人呈现了中国长江流域的民间神奇。4天展期里,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人流攒动,前来看绝活的市民络绎不绝。人们用密集的关注,表达了对非遗文化的浓厚兴趣。

  非遗,这一人类在历史实践中创造的精神文化,因其独特的艺术、历史价值,一直以润物细无声的品性,塑造着中华生民的性格、影响着普通大众的生活。

  这么亲,又这么近,按理说,我们没有理由忽视它。

  然而,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非遗文化正在失去生存的土壤。我们发现,伴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娱乐形式越来越多种多样,以传统手工生产方式立足的非遗项目,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疏远和抛弃。更甚者,由于繁重的经济压力、残酷的市场竞争,不少非遗项目正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

  一个人不会因不看戏而死,也不会因不了解东巴文化而变痴,但倘若戏剧终结,东巴文化销声匿迹,我们将从哪里去弥补一个社会断裂的文脉?中国戏剧滥觞于秦汉,成形于元代,之所以经历了多少腥风血雨饥饿、战争、文化浩劫,八百年没有断绝,就是因为戏剧已经成为中国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东巴文化,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已有1000多年历史,其中东巴象形文字是被誉为世界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如果这一文化终结,后继的纳西族后人恐怕也将无从寻找自己的根,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也只是望洋兴叹!

  非遗,是从祖先那里流传下来的。我们了解非遗的今天和过去,就能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我们保护它,就能让子孙后代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过往。也许你会问:了解这些过往有何用?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譬如说东巴文化,我们了解了它的过往、它的内容,就会知道过去的纳西族先人是如何进行生产生活的;我们将现存的东巴文化与其他地方的文化滥觞相较,就能容易发现民族文化之间的交融和关联。

  很多人总是说,无法具体感知中华大家庭有着怎样的一种“向心力”,当你看到这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存留了千年的非遗文化,你自然就能明白,“中华民族”这四个字并非随意堆砌而成,它是一种浸润了历史的存在,渗透了文化血脉的真理。认同了这一点,走向相互认可、找寻共性沟通,也就不难了。

  了解了非遗的重大价值和意义,行动起来就不难。不能否认,任何事物都有产生、成长、延续、消亡的过程,“非遗”的未来,同样也在这样一个动态的过程中。今天的非遗主要靠口传心授、言传身教而习得,如果没有足够的重视和发展,非遗终究难以维系。将非遗搬出来,让更多人重新认识他们、研究他们甚至对它们产生兴趣、进一步传播发展,才能助力非遗的重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2015中国长江非遗大展也就显示出了他的意义和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遗忘“非遗”必将是一个民族最大的缺憾。繁荣文化的呼喊犹在耳畔,行进路上,中国人民,行动起来!

  稿源:荆楚网

  作者:沈素芬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