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李吉明:就业歧视倒逼大学校园变“产房”
发布时间:2015-12-07 08:51:29来源:荆楚网

  各大高校的就业季已经过半,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女生就业的形势更是“难上加难”。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多所高校发现,女大学生求职时被问“你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几成“必问”环节之一。很多学生发现在简历中注明“已婚已育”的女生就业成功率更高。与此形成呼应的是高校内的“研究生妈妈”越来越多,有的院系就有十几个女生在校期间生子,甚至生子现象向本科生蔓延。(12月7日《北京青年报》)

  曾几何时,研究生是集学历与知识为一体的高素质人才的象征,更是诸多学子梦寐以求的夙愿和各个行业的极其青睐的抢手货。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女研究生却由原来的“香香公主”而沦落为了“不得生育” 的“阴阳人”,这在倒逼女研究生把“产房”搬进大学校园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关于女性就业遭遇歧视的话题由来已久,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2条、21条、22条中都有明确的关于女性具有平等的就业权利的条款,但有些单位就是不想承担女性生育的社会成本,有的单位在最后签约时甚至还要求女毕业生工作后三到五年内不得生育。而面对生“二孩”带来的用工成本增加,大多数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干脆直接拒绝聘任或录用女性。

  一家光电企业的招聘人员给北青报记者算了一笔账,女研究生走出学校已经二十四五岁,进入单位一两年,肯定要面临成家和生育的问题。单位为此承担每个女性的生育成本至少在数万元。“二孩”政策放开后,有的女生会选择生两个孩子,如果家庭条件还可以,她们会考虑辞职在家带孩子。“这对企业来说是不小的损失。从这个角度我们当然更愿意要男生。”

  一方面是求学路上高成本的投入,一方面是毕业之后就业难的窘境。在“两难”的尴尬之间,“先生孩子后求职”的做法就得到了不少女研究生的认可。多名文科女研究生表示,如果能有合适的结婚对象,个人不会排斥硕士阶段结婚生子。这也就意味着,校园变成“产房”的现象将会普遍,一边学习一边养孩子的情况亦会愈来愈为严重。但由此所衍生的问题是,在校生孩子和养育能否兼顾?“研究生妈妈”的含金量会不会大打折扣?正如有些导师所说的那样,一旦怀孕生孩子就会耗上小一年的时间,学术上怎么要求学生?整个科研和教学管理将会面临怎样的挑战?

  既然招聘单位的拒绝录用女生的做法并无过错,女大学生“先生孩子后求职”的做法也不科学,那么这个社会性的大问题该如何破解?笔者的建议有二:一是实施“上学生孩子政府供养”战略,即加大学生上学成本的投入,在大力提倡上学生孩子的同时,采取政府供养模式,尽可能地体现对女大学生的关爱,让其把最多的时间用在学业上。二是实施“社会保护”战略,即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推行女性产子休假与用人单位脱钩福利政策,减轻用人单位在女性产休期间的负担,通过社会福利保障让女性在产休期间仍可享受与在岗时期同样的待遇。三是实施“政策激励”战略。即采取配套措施,对用人单位的男女结构比例作出规定,并通过减少税收、资金倾斜等手段激励雇主聘用女性,约束、引导用人单位积极承担性别平等方面的社会责任。

  总之,笔者认为把“产房”搬进大学校园现象并不偶然,也不单单只是女大学生自身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如何让女大学生在就业时不再遭受歧视,是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都应当深思的问题,更是值得政府部门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吉明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