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鱼予:别让“治气”补偿金成“置气”
发布时间:2016-01-06 10:35:46来源:荆楚网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修改山东省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的通知》,自2016年起,涉及空气质量奖惩金额的生态补偿资金系数由20万元提高至40万元,即各设区市倘若“治气”不力、超标一微克将罚40万元,好转一微克则将奖励40万元。(中国日报网1月5日)

  说道空气污染,这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总会尽显沉重和无奈。而谈起空气治理,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虽治污、拯救的呼声不绝于耳,并时常翻新但效果难以恭维。报道称,自2016年起,山东省将涉及空气质量奖惩金额的生态补偿资金系数由20万元提高至40万元,即各设区市“倘若治气不力、超标一微克将罚40万元,好转一微克则将奖励40万元”。一微克40万元的奖罚,真可谓是堪比钻石价格过之而无不及。此举足以看出治理空气污染的魄力,但笔者却感到一丝疑虑,“治气”补偿金翻番真的会发挥奇效?它会否变得让人更“置气”?

  纵观当前各地的环保形势不容乐观,而大力治污又会损及地方政府利益,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诚如各地如:湖北出台“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建立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机制,每立方米超标1微克按照30万元的系数进行补偿;山东省则在原有办法基础上将补偿金翻倍,从20万元提高为40万元,空气恶化的市向省里缴纳生态补偿资金,用于补偿空气质量改善的市;上海更是已开始向工业中“挥发性有机物”的重点排放行业征收费用。等等如是,足以说明,改善空气质量,说到底不是一个能不能的问题,而是一个愿不愿的问题。如果措施得当,制度顶真都硬一切都不是空谈。

  但话又说回来,一微克40万元的奖罚,能否倒逼地方党委和政府担负环保的主体责任,能否调动起其他职能部门、执法部门的配合,形成资源统一调度、协调顺畅的运行机制,不好妄下论断。就如同“史上最严大气污染治理国十条”所述,将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一样,回到现实中,究竟落实了多少?不好说,就目前多地情况来看,并不乐观。说到底,大气污染治理从根本上说就是一种利益博弈,是公共利益与gdp政绩观之间的博弈,民众心肺健康与短期政绩的博弈。诚然如是,就算一微克40万元的奖罚再次翻番,未必能遏制住空气质量的变坏。

  鉴于此,要让“治气”补偿金不变得更“置气”。窃以为,首先要改变政绩观考核机制,将环保审计纳入监管体系,建立公平的考察、评估和问责制度;其次制定出详实、系统、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生态补偿管理工作,保证其在补偿对象、补偿方式、补偿力度和资金管理等方面公开透明;再者,加大监督力度,防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负责生态保护的责任人不到位,出现一边享受补偿,一边破坏生态的现象;最后,不妨引入独立第三方机构参与,保持专业性、公正性,防止公权的滥用而滋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简言之,“治气”补偿金的理想很丰满,而要达到治本之策,落实空气质量治理责任不“骨干”,还需要厘清一些领导干部的环保观念,正本清源,其中最关键的还是“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地把人的福祉视为经济发展、政府目标。就如有评论所述“治理大气污染,我们不缺少豪言壮语,也不缺乏军令状,缺乏的只是相关部门治理的决心与勇气”。

  稿源:荆楚网

  作者:鱼予

(作者:鱼予  编辑:姬学涛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