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6日中青在线报道:在2015年7月任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不足半年后,吴奇凌突然辞去公职。作为当地最年轻的具有博士学位的县领导,吴奇凌曾被看作当地政坛新星。今天,吴奇凌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证实,自己已经拿到了免职文件,正式脱离体制。
官员不恋栈,不爱官位不爱权钱,无论如何也是一种高风亮节,一定值得点赞。然而,冷静反思官员辞职,果真是这么容易给予点赞的吗?
一个合格干部必然经过若干组织考察程序,若干培养过程,若干学历与考试的选拔。所谓千锤百炼之后,方能走上领导岗位,拥有官帽,拥有职衔,拥有权力。这是大路选拔干部的套路,不包括官二代萝卜招聘之类的黑路升官图。如此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之后选拔出来的干部,咋就这么简单容易的就撂挑子不干了呢?
其二,干部还有另一个最美的美称,叫作人民公仆。其意思也很明了,那就是不唯利是图,吃苦耐劳,出的是牛马力,却拿并不怎么优厚的工资待遇也要无条件为人民服务。那么,一个领导干部尤其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所谓的无条件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与信念哪里去了?突然辞去公职的源动力与信念理想之抉择,又是何等的不推自倒了呢?
其三,吴奇凌的辞职报告显示,辞职的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去尽孝,二是去充电。如此这样两个极其平常的理由,恰恰不是什么特别的理由。凡公职人员,均可能面临忠孝难两全的境况,而所谓的充电,在职充电的又有多少?为什么以如此两个极其普通的理由,却成了官员冠冕堂皇的辞职根源呢?
其四,对于官员不恋栈,不谋官位爱自由,有大量网友对其点赞。然而,公众没有更多的廉价点赞赠予官员。其原因就在于,理想与信念应当赋予官员更多的积极向上的意义与动力,而不是相反。国家、政府、组织培养一个干部,就是要将其放到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岗位上发光发热,不是在家庭困难面前充电面前就可以甩手不干。如此廉价点赞,岂不是自我当了冤大头?组织培养的代价如何追回?
一方面,公众期待的结局是“当官员辞职不再是新闻”,也就是官员辞职能够形成一个平平常常的常态,但这样的官员当然更适应于庸官劣官贪腐官。可惜,这样的贪腐官清除最难。另一方面,官员辞职,想给点赞却并不容易。留住尤其是甘心情愿留在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上为国争光为民谋福利才是官员应有的理想信念,这样的官员当然更多的对应于廉官能官公仆官。如果此官属于第一类,封侯不是“非我意”,而是非百姓愿。如果是第二类,去留是否还要看民意?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振忠
(作者:姬学涛)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