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团公司规定,从2016年1月1日开始,上班期间严禁玩手机、聊微信、发朋友圈。1月4日下午董事长罗先生在群里发红包,当天有3人在工作时间就抢了红包,其余员工在中午12点左右才下手。事后,在工作时间抢红包的3人收到了500元的罚款通知。(1月6日《成都商报》)
“抢红包”是近来最为火爆的全民娱乐活动,一如当年的全民偷菜游戏。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少,“抢红包”总能激起人们的莫名热情。微信“红包”多则几元十几元,少则几毛几分,经济意义可以忽略不计,人们在乎的也许是“红包”本身蕴涵的一种吉祥、幸福和平安,以及抢到红包后的那种愉悦心情。当然,“抢红包”给人添堵的事情也常有发生,比如有人因为“抢红包”而朋友反目,有人抢了红包没有再发,而私下约架的……
微信红包由一款娱乐游戏活动,转变为一种作风检测手段,估计出乎微信红包开发者意料。不得不佩服罗董事长的创新精神,为测试员工是否遵守“上班期间严禁玩手机、聊微信、发朋友圈”的规定,在上班时间发出微信红包若干,希望通过这种“新颖”方式,检测一下公司规定的执行力,结果有三位抢红包员工受到了每人500元的处罚。据说,他们所抢到的“红包”最高金额不足10元!罗董事长通过处罚上班时间抢红包的员工,强调纪律作风初衷无可厚非,手法可谓别出心裁。
依笔者看来,这实在是一出隔墙扔砖的闹剧。首先,如此测试不科学。新闻中有组镜头,员工杨海(化名)经过激烈的“抢还是不抢”思想斗争,强压心头“抢红包冲动”,最后对自己没有当场下手感到“庆幸”。其余员工是在中午12点左右才下手。这里的问题就出现了,罗董事长发出的红包,并非只有那三位抢到红包的员工发现,“没有好意思吃第一口螃蟹”的杨海其实也在“玩手机”,而12点后才下手的员工,又凭什么判断他们没有玩手机?后者无非是没有被隔墙的砖头砸中而已!如此测试的有效性何在?
其次,如此测试不合情。员工上班期间抢微信红包肯定不对,尤其对一些特殊行业公司来说。我们展示一下那诡异的一幕,大家都认真上着班,突然手机铃响,冒出一个微信红包,且红包来源于公司老板,对本来对微信红包过敏的员工,似乎并没有拒绝的理由。其逻辑可以这样演绎:上班时间老板给大家发红包,应该是对我们辛勤工作的奖励,抢抢老板的红包,似乎也是天经地义。更为关键的是,谁会怀疑老板上班时间发来的微信红包是“带血”陷阱呢?可以肯定,这样的测试过后,虽然群主没胆量将罗董事长踢出群去,其在群中也只有潜水的份了,公司内部的信任体系比如崩塌无存。
此外,“抢红包”处以500元罚款涉嫌违法。公司规章制度的制定,既要有利于公司治理和发展,也应当符合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应当以批评教育为主,确实需要物质处罚,也要恰当适可而止,像这样月工资只有三四千工资的员工,因为一个微信红包而罚款500元,显然超出了恰当的范畴,对员工的合法权益构成侵害。
当然,老板上班时间发红包,员工上班时间抢红包,这种奇葩事件的确说明公司在管理制度上还有漏洞,但是缝补管理漏洞,想靠“红包测试”处理几个抢红包的员工,显然是幼稚的,无非是“隔墙扔砖”一锤子买卖而已。
稿源:荆楚网
作者:陈默
(作者: 编辑:姬学涛)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