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邓海建:“治土”,不只为承载乡愁
发布时间:2016-02-01 16:35:16来源:荆楚网

  【治土“楚”先锋】系列评论之一

  2月1日,在湖北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获表决通过,2016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意味着,我国首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正式出台。

  俗话说,一方水土,一方人。楚山鄂水,钟灵毓秀。千百年的荆楚传奇,若离开这片生息于斯的大地,恐怕一切都无从谈起。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对于民生意义上的这方土地,我们有万千珍爱的理由:比如经济学意义上的“土地是财富之母”,又比如人文情怀上的“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不过,这些年,与雾霾蔽日的天空、色彩斑驳的河流一样,土壤也正遭遇着发展中的“中国式烦恼”。2014年4月17日,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了首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报告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土壤总超标率为16.1%,其中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更是高达19.4%。用专家的话说,土壤环境质量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而我国土壤污染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累积形成。

  如果这些数字仍显得与生活日常有些隔膜,不妨来重温一下未曾走远的那些具体而微的公共议题:一则,广东省农业厅、国土厅早前就曾首次披露“省内珠三角地区28%的土壤重金属超标”。广东省由此成为中国首个披露省内局地土壤污染数据的省份。这份数据,一石激起千层浪。二则,当年的湖南大米被曝光重金属镉含量超标,当地大米制造商和农民成了那场灾难的直接受害者——尽管相关方面似乎迄今仍未找到镉污染之来源,尽管湘江流域的重金属污染由来已久。但,湖南大米镉超标的预警早已频频响起。有毒土地的丑闻,黑土沦陷的悲怆……成了新闻版与新媒体上隔三差五的“咏叹”。

  即便在去年,浙江大学“土壤复合有机污染特征、界面行为及修复技术原理”973项目组分析调查了长三角农田土壤污染现状,在243个土壤样品中全部检出有机氯农药。今天,在富庶的江浙之地,深山古法种不出有机米、制革污泥埋地30年铬超标40倍、江浙沪千童尿检6成含抗生素……只是,深埋或者搬迁,终究不过扬汤止沸。

  “治土”,无人能独善其身;“治土”,已然刻不容缓。

  那些诗意栖居的意向,那些人居适宜的梦想,其实都比不上生存焦虑之上的权益保护来得更迫切、更铿锵。2015年11月公布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显示,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领域中央预计投入将达30亿元。近日召开的2016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环保部部长陈吉宁也表示,2016年要全面实施《土十条》。赶在全国顶层设计出台之前,湖北抢先一步,正是序时进度内的“正戏”。

  一方面,回眸整个“十二五”,湖北省委、省政府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局性、战略性的大事来抓,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还原山湖美景,淘汰落后产能,思路与共识,理念与精神,最终必然要以地方立法的姿态,上升为全省“两型”社会建设里的“铁规矩”。另一方面,这是湖北坚持绿色发展、科学发展一以贯之的作为。《条例》通过表决,成为我国第一个地方性土壤污染防治法规。这也是继2014年《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15年《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决定》之后,湖北省第三个提交到省两会审议讨论的关于绿色发展的地方性法规。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湖北连续三年,治水、治气、治土,“上天入地”,下好环保生态“先手棋”。也许眼前还是件高投入的“傻事”,也许会触碰到粗放型利益,但,它必将裨益于“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必将裨益于“五个湖北”建设,成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进程的有力支撑,从而为中国梦的湖北篇章打下坚实基础。

  稿源:荆楚网

  作者:邓海建(江苏南通)

(作者:邓海建  编辑:姬学涛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