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腾讯微信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猴年春节期间(除夕到初五)微信红包春节总收发次数达321亿次。总计有5.16亿人通过红包与亲朋好友分享节日欢乐;相较于羊年春节6天收发32.7亿次,增长了近10倍。(2月14日新华社)
这个春节,在某种意义上属于“红包”。
网上有个段子说的好:“自从有了微信红包以后,抢红包已经完全摧毁了我的价值观。以前地上掉一毛钱我连看都不看,现在超过1元我就觉得是一笔巨款,超过5元我就窒息了,超过10元眼眶就湿了……这年头1分钱都来之不易啊。”
也有打油诗道:“锄禾日当午,不如抢钱苦。对着破手机,一戳一上午。戳完一上午,还要戳下午。问你抢多少,总共两毛五!一查流量费,花了二十五。”
春节期间,在老家见到几个一起长大的朋友,过年这几天眼睛都是红红的,问干吗了,说是晚上抢红包熬夜熬的了。甚至刚满7岁的小侄女,除夕和春节两天,晚上觉都不想睡,他爸妈问她为啥不睡,她说要抢红包呢。第二天早上起来问她昨晚抢了多少,他“高兴”的说抢了2块6。令人愕然。腾讯应该有各种金额红包总量的数据,五毛钱以下的恐怕不会少了。
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很多人在外面工作学习一整年,难得与家人团聚。春节、回家、过年,成为了中国人最温暖的期盼。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亲友相聚、交流沟通、增进感情的最好节日。
回家了,好好陪父母、亲戚、朋友聊聊天,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情当是题中之意。所以,回家过年的关键不在于“回”而在于“过”。天天拿着手机抢红包,这样的年过起来质量有多高?
而现实是,抢红包似乎已成为一种“瘾”。很多人一打开手机就是聊红包、抢红包、发红包,甚至“捡”红包。似乎完全将“眼前人”置之脑后。一旦抢不上,要么怪手机质量不行,要么怪网速太慢,焦躁不安。还有,发的红包小就被贴上“小气”“猥琐”等标签,发的大就是“好样的”“有魄力”。甚至在干部队伍间,发红包还似乎有成为行贿受贿新形态的趋向。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红包,是“低头族”的饕餮盛宴,还是百无聊赖的博君一笑?是交流沟通的绝佳方式,还是阻隔情谊的“隐形杀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其实,春节间的红包也叫压岁钱,是长辈给小孩儿用红纸包裹的钱。现在泛指包着钱的红纸包,用于恭喜结婚、生子等喜庆时馈赠的礼金。简单来说,红包是表达祝福的一种媒介。但近两年的电子红包,与这一主题的距离渐行渐远。
古人云:过犹不及。其实,整体来看,电子红包作为一种新鲜“玩意儿”,节假日发一发玩一玩,倒也无妨。但要明白,红包永远只能是春节等“节假日大餐”的“配料”,拿“配料”当“主食”吃,浪费的是美好的团聚时光,冲淡的是亲情友情主题,撕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某种程度上来讲,不让红包“霸占”眼球和指头,考验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让红包自由的“飞”一会,好好陪陪“眼前人”,这样过年是不是更有意义一些?
稿源:荆楚网
作者:秦平
(作者:刘展)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