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民政部官方网站消息,近日,该部民间组织管理局主管的中国社会组织网开通了“离岸社团”、“山寨社团”曝光台,目前已首批公布了包括中国公益总会、中国担保协会、中国产品质量协会等在内的203家“山寨社团”名单。(3月17日《新京报》)
什么是山寨社团、山寨协会?有什么危害?怎么处理如何监管?对于多数民众来说,并不熟悉。
所谓山寨社团(协会),简言之,就是这些社团(协会、学会、联合会)未在民政部门正式注册。不法分子利用境内民间团体注册制度的差异,在境外一些对民间团体注册条件要求不严格的国家或地区注册成立一某一社团,然后在境内从事非法盈利活动。
山寨社团的危害可谓是“数宗罪”。山寨社团“一宗罪”,骗取国家人民财产,严重的可导致国内资产流失。山寨社团背后是巨大的利益链。比如会员费、培训费、各类评选收费甚至与企业联合欺骗消费者(当然也存在企业本身被骗的情况)。
山寨社团“二宗罪”,抹黑官方降低政府公信力。从民政部此次曝光的203家山寨社团名单来看,几乎全部是“中”字头甚至是“国”字头。为什么?很大的原因就是不法分子利用民众对官方、对政府的信任。国民受教育水平整体不高、对新生事物辨识经验与能力不足,大多民众对政府存在天然的信赖。山寨社团利用的正是这种心理,影响的却是政府公信力。
山寨社团“三宗罪”,误导民众,混淆视听。是否经常看到某协会专家发表一些雷言雷语?是否经常看到经过某协会认证的商品大卖?甚至自己购物时都觉得经过协会认证的商品更多了一层保障、一道光环?试想一个完全可能是“三无”的山寨协会,怎么可能有科学依据?但是这些山寨协会常常是披着科学外衣来“狐假虎威”,传递的都是伪科学。
如果看明白了山寨社团的“真面目”,你是不是也觉得必须对之“数罪并罚”“斩草除根”呢?
铲除山寨社团,做好法制顶层设计是第一步。山寨社团是经过境外注册的,毕竟不能定性为非法组织,但是在境内或内地从事非法盈利,就应该纳入执法范围,予以严厉打击。
铲除山寨社团,要加强合法机构信息公开。银行对于职员的训练,其中一个课程是手动数钱。经过反复训练,职员会对真币产生一种习惯,当假币出现时会形成自然的异常反应。同样,如果民众难以辨别某社团的真实身份,起码可以通过查询来验证。
铲除山寨社团,要形成“人人喊打”的氛围。要拓宽揭发、举报的渠道,要有一经发现、及时举报、人人可参与的途径,官方在接到举报之后,要能够快速反应、依法处理,形成“官民联动”机制。
稿源:荆楚网
作者:宋卓秀
(作者:姬学涛)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