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官章,五峰县原县人大副主任,退休回乡19年来,带领和指导1500多个农户种烟叶、药材等特产,累计增收5.1亿元。当地民众说:“他一辈子都在干一件事,那就是带领群众摘穷帽子。”
副县级党员干部,在一个县里算是高官了。退休后,罗官章不在县城享清福,不安逸享受退休生活,却跑到乡下,折腾起帮农民兄弟摘穷帽子的苦差事,为什么?
为政绩?不是。在一些人看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会给负责扶贫的干部或者单位积攒政绩。但是,罗官章却退休了,是一个远离政坛、与政绩没有关系的老人。
为利益?不是。在一些人看来,领导干部退休了,到一些企业里做个顾问、参谋,发挥“余热”,会得到一份不菲的收入。但是,罗官章带领农民兄弟“拔穷根”时,往往做的是倒贴钱的事情。
为虚名?不是。在一些人看来,带领农民兄弟拔穷根、鼓钱袋子,不是谋利,就是图名。但是,牛庄人民的“牛”事迹被发现以后,罗官章却把这一切功劳推给了组织。“是乡、村干部和党员们‘抱膀子’支持他,带头干,带领群众干,才拔掉了穷根。”
在一些老百姓看来,罗官章所做的事情,就是传说中活菩萨所做的事情。但是,罗官章却不是菩萨,而是一名退休的党员干部。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拔穷根”成为罗官章的毕生目标呢?
笔者看来,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罗官章的情感,深深地系着老百姓的冷暖。退休了,一般人想到的是如何安度晚年,或帮衬子女。但罗官章第一位牵挂的,却依然是农村里的穷乡亲。“群众吃饱了,荷包是瘪的” ,因此“他始终对乡亲们有种‘亏欠’感。”在罗老身上,我们可以发现,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已经沁入其血液,成了罗老的终身信仰。正是因为这种情系民众的亏欠感,使“拔穷根”成为罗官章毕生的目标。罗官章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只要真情牵挂老百姓,一定能够温暖老百姓贫穷的凉被子。
罗官章的肩膀,坚实的担当着老百姓的福祉。退休后凭能力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无可厚非。但罗官章想到的,却是带领老百姓“拔穷根”,“不让乡亲们荷包里有钱用,我死了也闭不上眼。”“扎根群众、在群众中生根发芽”是共产党员的“种子”精神。退休后的罗官章,“种子”精神不仅没有衰退,而且得到升华,“干部党员要当种子,撒进大山为百姓造福。”在退休后的19年里,他把自己撒进了大山,向党组织、向老百姓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领导干部甘当“种子”,老百姓就会得大福。
罗官章是我们所有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罗官章“拔穷根”的事迹,再一次证明:为人民服务,为民众造福,党员干部是好样的。
罗官章“拔穷根”的事迹,向世人宣告:只要所有党员同志认真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精准扶贫拔穷根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稿源:荆楚网
作者:中华鲟
(作者:刘展)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