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李长安:算好经济账,让黄土地变身“金土地”

发布时间:2017-03-24 16:27:18来源:湖北日报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重视农业,夯实农业这个基础,历来是固本安民之要。要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主攻农业供给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加强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形成农业农村改革综合效应,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3月21日《人民日报》)

  有两个情节值得党员领导干部深思:陈友兴是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民。他给记者算了两笔账,种麦子和种油菜的收入。去年种了九亩小麦,收了5000斤,卖了4500多块钱,把一年种小麦的成本加起来,竟达到了4510元;“我去年种油菜两亩多,亩产400斤,每亩油菜籽卖了900多块钱,刨去成本,相当于每亩可以赚400多。”老陈说。

  这是最直观的经济账。粮油价格受国家政策保护,但市场的不稳定性仍然是农民种地盈亏的晴雨表。“这种地,我算了几十年也没算发财。”老陈笑了,“我们这样的农民,年纪大了,没得劳力,打工都没人要,也没啥子新技术、新知识,不敢搞投入大、风险高的农产品。村里的年轻人又不愿种地,都跑出去打工了。”这不仅是老陈的心里话,也是四川农民、全中国农民的最真实声音。

  中国14亿人,有八亿多农民,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但农民“断代”现象严重。六十年代及以前出生的以种种土地为生,七十年代出生的已经有相当一部分远离了土地,七十年代之后的,已经很少有人在种土地了。与老陈一样,外出务工者也在算一笔账:大米普价2元2一斤,打工一个月,可以买两千余斤,够一家三口吃一年了。种地辛苦,农产品价格低,导致农村大片良田丢了荒。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如何培养更多新型职业农民?那就是要在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之下,算好经济账,协同发展农业,让黄土地变身“金土地”。一方面,要种好“一亩三分地”。当前,由于大片土地荒芜,一些在家老农民常常采取“广种薄收”的方式,种得多,管理懒散,结果收成少,成了“吃力不讨好”的农活了。因此,对耕种土地要实行“优种优育”,在选种、管理上下足“绣花功”,向土地要产量;另一方面,要多种经济价值高的作物。向土地要质量。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农村有着广袤无垠的土地,如何改变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模式,如何让贫瘠的黄土地,变成增收的金土地,如何让新一代的农民看到“希望的田野”,这不仅是农民自身的变革,也是政府部门亟待破解的一道课题。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长安

(作者:李长安  编辑: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