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李欢:别把产业扶贫的经“念歪了”

发布时间:2017-08-15 11:13:40来源:湖北日报网

  过去30多年,中国完成了6亿多人摆脱贫困的壮举;未来四年,中国还要兑现每年减贫1000万以上的庄严承诺。这其中,改变传统的“输血”式扶贫模式,走产业扶贫的“造血”式扶贫是脱贫攻坚中的重要路径。但是,这章“善经”在现实的实践中却被一些地方“念歪了”。

  产业类型同质化。“同质化”的现实表现就是产业扶贫“跟风”现象,你种梨子我也种梨子,你养牛我也养牛,“撞车”严重,这种情况的最大潜在危险就是容易造成“谷贱伤农”现象。贫困户原本指望靠辛苦经营起来的产业实现脱贫,谁料等待他们的可能是产品供给陡增,价格下跌。

  造成扶贫产业同质化的主要原因是贫困的发生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农村和山区,贫困以集中连片形式存在。“集中连片”的结果就是地区差异较小,资源禀赋相似度高,产业扶贫,特别是农产品扶贫容易出现同质化现象。此外,政府在指导产业扶贫的政策落地时,往往很难把握供求双方的市场平衡点,对市场把控不够灵敏准确,从而简单的“一刀切”。

  产业规模碎片化。“船小好调头”是经济学上用来形容规模较小的企业亦或个人在市场大潮中可以灵活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和发展方向。但“船小经不起大浪”同样昭示着微小规模也极易受到市场的碾压和冲击,小规模分散经营某种产业,也很难分享规模效应的红利。

  中央在对扶贫资源多是按照“由条变块”的原则进行向下初次分配,再由基层政府根据属地情况进行扶贫项目细化。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基层政府缺乏对扶贫资源的整合能力和统筹思维,以至于扶贫资金没有形成“规模”合力。产业扶贫沦为贫困户一家一户的“单打独斗”,陷入了传统“小农经济”模式,产业规模变的碎片化,很难抵御瞬息万变的市场风险。

  产业规划短期化。在对一些中部贫困县的产业扶贫调研时发现,目前各地政府和产业扶贫的市场主体很少为贫困户的产业发展做长远规划。目光比较短浅,产业项目选择多是见效快、投资少的短期产业。政府和市场主体共同拿点产业扶贫资金给贫困户养几头羊,种几棵果树,每年可以收入三五千元,就算是产业扶贫。其实这一定程度上不过是“撒胡椒面”,很难解决长远的脱贫问题。

  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方政府的“着急”,中央提出到2020年完成脱贫任务、有的省里就成了2019年、到市里就成了2018年、到县就成了2017年,更有甚者……我们当然鼓励条件好的、路子对的地方赶超提前,为全国脱贫攻坚做出表率,示范带头。但是这并不是要“打肿脸充胖子”,那样真正“疼”的是贫困群众。

  此外,全国诸多地区在探索“贫困县党政正职原则上在贫困县摘帽前不得调整岗位”的做法,这一政策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地方党政“一把手”为了升迁而急功近利,不顾地区发展长远规划,做一些短期行为和眼前规划。如果以这种错误的政绩观指导,带着这样态度来设定产业扶贫政策,必然使产业扶贫陷入急功近利的短期化泥潭。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