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冷洋:那些年,记忆中的李雷与韩梅梅

发布时间:2017-08-15 15:48:13来源:湖北日报网

  外国孩子十分优秀,中国孩子却常常要为自己的行为脸红;少年爱迪生还救过妈妈?学写中国字,先认外国名?……近日,部分学生家长和教育界人士就多地小学使用的语文教材提出质疑,认为“数十篇课文存在贬中崇洋倾向”。与此同时,人民教育出版社表示,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共12册,在520余篇选文中,涉及外国内容的只有80余篇,约占15%。(8月15日新华社)

  笔者并非就电影《李雷和韩梅梅》大谈心得体会,毕竟青春时的记忆被搬上银幕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轻易接受的。国外的孩子优不优秀无法量化评判,但是中国的孩子应无需为自己的行为整日“脸红”。含蓄与内敛不代表羞耻与惭愧,小学语文教材“贬中崇洋”体现的是文化自卑。润物细无声不是说给外国人听,咱自家孩子的教育还得多用点心。

  李雷与韩梅梅被近一亿人所熟记,其承载的是我们青春时的满满回忆。写有二人故事的中学英语教科书中,李雷是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韩梅梅也是深受老师喜爱能吃苦的乖女孩,没有脆弱的“脸红”,也没有生硬的“教诲”。值得一提的是,这本走进中国教育课堂的英语教科书是首次中外合编教材,是上世纪90年代,由我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和英国朗文出版有限公司合作编写的。这种“吃螃蟹的事”在当时让很多中国教育专家心里更是没底,靠不靠谱成为了备受争议的话题。

  事实证明,这次尝试无疑是成功的。英国编写者针对中国人发音特点将课本中的人物取名为李雷与韩梅梅,就是为了方便中国学生接受。以情景为切入点,交流为突破口,这本教材处处体现着“接地气”,伴随着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李雷与韩梅梅亲切地走进了千家万户,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教材在孩子成长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它既影响着孩子们对生活的认知,又代表着一种文化关照。与生硬的“科利亚”、“萨沙”、“查理”相比,英国人编写中式教材尚且考虑照顾国民感受,小学语文课本里灌入如此多外国名字又是为哪般?虽说不影响阅读,但拉开了学生与人物、与教材甚至与学科、文化的距离,让孩子们一次次“被”外国优秀“模范”排比,丧失了成长中逐步建立的文化自信。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中国儿童形象在教材中的负面展现,被“脸红”的不应该只有孩子。反面教育未尝不可,但是让正面教育远渡重洋,漂流异国他乡,反面教育在身旁,孩子们又如何在失败挫折下挺起自己的胸膛?负面形象的外国人物被“洗白”,转换国籍和肤色成了中国人,这样的偷梁换柱,改编者本人就不会脸红?被神话的爱迪生让人联想到了美式超级英雄,救妈妈的感人“壮举”,又怎样避免孩子们效仿拿起“手术钳”?

  语文教育承担着青少年文化养成和民族文化传承的使命,美化他人而妄自菲薄,浓妆艳抹还是自食其果。国家教材委员会的成立是巩固教育立国成果基础上的重要突破,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关乎国之长远大计。学习和借鉴外国优秀文化无可厚非,李雷与韩梅梅的传奇至少启示人们,课本中的人物也是一种文化“生命体”,只有与一代人同在,才能够与时代同在。集体记忆中的成长轨迹,是社会急剧变迁对教育加速升级的一种需求映射,曾经的单纯畅想,仿佛李雷与韩梅梅就在我们身旁,那份感动深深烙印在岁月蹉跎的心房。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冷洋

(作者:冷洋  编辑:刘文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