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郭金富:给45所上榜世界五百强高校泼盆冷水

发布时间:2017-08-17 15:18:05来源:湖北日报网

  15日,上海软科正式发布2017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排名展示了全球领先的五百所研究型大学。中国内地共有45所大学上榜,清华大学今年首次进入世界前50,北京大学位列世界百强。其中,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5所在汉高校在列。(8月16日《长江日报》)

  不论身处任何年代,科教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弱和潜力的重要指标。建国前,全国人口中80%以上的人是文盲,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 20%左右。根本谈不上科教大国,也不敢谈。反观现在,全球领先的五百所研究型大学中,中国内地占了45席,间接彰显了我国在国际中逐渐增强的话语权和建国以来教育事业取得的喜人成果。

  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文盲,国人的文化素养不可同日而语,但这份排名榜单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排名进世界前50的,仅清华大学一所,若把范围扩大到前100,也仅仅多了北京大学而已。然而,更令我们汗颜的是,在排名前20的高校中,美国、英国占据了其中的19所。

  细看榜单,中国距离象牙塔尖仍有不少的路要走。在热门的细分领域,新闻传播学、金融学、教育学、经济学、临床医学等,国内入榜的高校均未能闯入前50名。结果很残酷,但也无需泄气。中国是从多年的战火中挺过来的,想用建国后60多年的时间追赶美英200多年的发展是有很大难度的。用辩证的角度看问题,在培养人才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虽然和象牙塔尖的高校有差距,但并非无赶超可能。

  做任何事,都需要过程,需要完成各个阶段性的任务,可以走歪路、错路甚至回头路,但不能停滞不前。教育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一所高校乃至国家的综合竞争力,重在校舍的学生。育才是慢工出细活,急不得。但引才、用才却可以即来即用,要敢于用“拿来主义”,同时也要避免人才流失。择优而取,美英的方法值得借鉴。

  高薪吸引人才、增加科研奖学金、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巧立荣誉奖励……都是引才、用才的好方法。尤为关键的是,要给予外来人才“家”的归属感。美国在1990年设立H -1B签证,单单1990-1998年,就通过此签证的发放,每年吸引6.5万高科技人才。

  回过头看国内各省市,也有许多不错的留才、引才案例。北上广深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梯队,对人才具备很强的吸引力,但这也直接导致其他省市的人才不足,特别是像成都、武汉、长沙、郑州这样发展势头好,希望尽快挤进第一梯队的城市。所以,这些城市纷纷绞尽脑汁,各显神通。

  比方说,武汉市在校大学生长年居于全球首位,但却很难让他们留下来。2017年4月,武汉市为此特别成立了“招才局”,聘请陈东升、雷军等16名知名企业家为“招才顾问”和“招才大使”,并把招才引智列为“一把手工程”。此外,还有大学生落户政策、提供大学生公寓等等。而长沙同样通过低房价、购房资格和高额补贴做“诱饵”。

  人或物的价值,在于能为他人所用。

  45所上榜高校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绩,更要把“排名”转变为工具,善于运用这个榜单做文章。它可以成为磁铁,吸引更多的外国优质人才为我所用;它可以成为铁锤,敲打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它也可以成为强心剂,鼓舞更多的高校向他们看齐,鼓舞更多的学子为之奋斗。

  中国内地45所大学上榜,喜忧参半。我们在看到成绩的时候,也不能忽视差距,没有什么事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也没有什么事是无法超越的。科教事业,需要一代人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好比接力比赛,中间任何一个人想偷懒,都是行不通的。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郭金富

 

(作者:郭金富  编辑: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