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对泄题,斩黑手追责任一个都不能少

发布时间:2018-04-18 09:05:29来源:荆楚网

  4月15日,浙江理工大学2018年“三位一体”选拔测试开始,上午,刘先生(化名)的孩子从考场出来,打开手机,看到微信群,原本觉得考得不错的小刘傻掉了:“爸爸,这还怎么考啊?”这是参加美术类招考的小刘报名的一个考前培训班的微信群,根据聊天记录, 8点18分开始,有人在微信群里发出了考题,而当天上午这一科的开考时间是8点30分。(4月17日《钱江晚报》)

  考试泄题作弊不算什么新鲜事,可如果能把作弊做到如此“精准”的程度,恐怕还不多见。利用高科技作弊总能看到,也防不胜防。然而,这次浙江理工大学就爆出的作弊事件,就令人惊掉下巴:美术考试考题泄露,不仅有考生带手机进考场,还在考试开始前12分钟,竟然收到了微信群中的答案,如此明目张胆地作弊,不禁令人唏嘘。

  更稀奇的是,上午考试出现了作弊,而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下午的考试中。开考前6分钟,考题和答案再次被人发到微信群里。据悉,这次参加考试的约700多人,最终录取40人。如果作弊考生通过不正当手段被录取,无疑对其他考生不公。诚实的考生辛辛苦苦地备考,结果却不敌那些走“捷径”的作弊者。无论何种考试,都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可如果因为作弊成功而“喜”,没有作弊却“愁”,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被允许。

  事实上,近年来通过各种手段对考试作弊给予严厉打击后,作弊现象已经大为减少。但是,还是留有部分“死角”。因为有利可图,有人就铤而走险。考试作弊,无疑是一个“利益链”。其实,按照招生考试的相关规定,从出题到印刷,从运送到保存,都有一套十分套严格的保密程序,监考过程也是如此。在众多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有纰漏,都有可能造成作弊的恶果。由此不难看出,本次考试作弊,一定是在其中的某些环节上出现了“鬼影”。

  试想,只有在考试正式开始的时候,才能打开试卷,可为什么在考前12分钟就已经把试题答案发到了微信群中?也就是说,试卷早在开考前至少数小时之前,就已经被泄露。那么,是谁泄露了试卷,是看管试卷的工作人员,还是有条件接触试卷的其他人?此外,考场中有严格规定,到了考场后考生的手机必须上交,可为什么还是有学生没上交?又是谁在试卷泄露后答题的?可见,泄露试卷者、答题者、送题者、组织者,这个利益链条上的所有人,又是如何沆瀣一气瓜分利益的?

  近些年,在一些重要的考试中,总有泄题事件发生,即便是“史上最严”的考试,也难以幸免。从一些破获的试题泄露案来看,基本上都是“内鬼”与“外魔”相勾结。就是说,泄题作弊,都是对试卷看管不严,把监考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当儿戏,甚至为了一己私利主动配合作弊者所导致。从本次泄题事件看,有可能是监考人员责任心不强,也有可能是故意而为。几种情况叠加,泄题导致的考试作弊就不可避免。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只要作弊总会败露,只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考试泄题,破坏了考试公平,绝非小事,还触犯了法律。《刑法修正案(九)》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毋庸讳言,招生考试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事关社会的公平正义、诚信体系建设和每名考生的切身利益,由不得半点马虎。因此,对泄题,斩黑手追责任一个都不能少,既要惩罚利益链上的违法者,也要处罚监管中的玩忽职守者。希望所有人都能以此为戒,共同维护考试的公平与公正。

  来源:荆楚网

  作者:刘天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