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警惕“逼捐式扶贫”让慈善变了味

发布时间:2018-10-17 15:20:08来源:荆楚网

  今年10月17日是第四个中国扶贫日。有网友称,云南昭通镇雄多乡镇下发通知,要求各单位职工积极响应,正科级及以上“保底捐款”1000元,一般职工、教师捐款300元。(10月15日 新京报网)

  近年来,政府摊派现象死灰复燃,从政府摊派购买土鸡、向农民摊派白酒到政府摊派卖楼再到如今的扶贫捐款也有保底了,听说过工资标准有保底,但是捐款还有保底这样的权力“绑架”,又何谈自愿呢?虽然为当地贫困大学生募捐,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绑架“爱心”让公职人员参照“标准”捐款,如此的硬性规定全县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保底捐款”,这就是政府在“乱作为”了,实际上是一种权力摊派行为。

  虽然作为公职人员带头捐款是应有之意,但硬性要求捐款数额难逃强迫之嫌,如此设定“保底捐款”也的确让精准扶贫走了样。任何形式的摊派都是违法的,因为在今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规定:开展募捐活动,不得摊派或者变相摊派,不得妨碍公共秩序、企业生产及人民生活。发文摊派扶贫任务,显然违背了自愿原则,不但打消了公职人员的积极性,也引发了公众对扶贫效果的质疑。

  即使推出此标准的镇雄县政府面对舆论追责解释道并未强制,称这只是“参考标准”而非“执行标准”。姑且不论是什么标准,这样的“保底捐款”的通知往人们面前一摆,实在难逃强制之嫌,倘若真的是“一切还是以自愿为原则”,又何苦列个最低标准?这难道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硬性摊派,违背了自愿原则,也折射出一些地方和部门权力意识的错位。政府无权强制募捐,这应是政府最起码的经济常识。扶贫肯定是好的,但是如果精准扶贫变成了“权力摊派”则背离了扶贫政策的初衷,背离了扶贫工作的应有之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办法有很多,给贫困户捐钱捐物品,都只能解决一时之困,恢复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才能真正帮助他们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才是精准扶贫的正解。

  不管是为贫困大学生捐款,还是产业帮扶,慷慨解囊、奉献爱心初衷是好的,理应值得鼓励,但用公权绑架爱心,利用自身权力搞乱摊派,不仅不是政府公共管理的题中要义,更是严重伤害政府公信力,是时候该及时叫停了。

  来源:荆楚网

  作者:曹瑞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