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评论理论动态

海外网:垃圾分类,不仅仅是一件小事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04日20:02 来源: 海外网

摘要:要想垃圾分类成为规矩,首先需要从居民的意识培养入手,习惯养成了,垃圾分类才有可能落实到位。

资料图:在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幼儿园,孩子们参加垃圾分类比赛。(图据新华网)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垃圾分类看似一件小事,却关系到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然而,即使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意义,在现实中却依然面临知易行难的困境,这背后习惯的因素难以忽视。数据显示,中国垃圾排放量一年可达5.8亿吨。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种类五花八门,垃圾分类首先就难在这事无巨细上。瓶装矿泉水和罐装饮料的处理方式就不尽相同,更不必说空瓶、瓶盖、标签等具体物件如何丢弃都有其门道,若因怕麻烦而混为一谈,结果就可能导致垃圾分类成为一句口号。要想垃圾分类成为规矩,首先需要从居民的意识培养入手,习惯养成了,垃圾分类才有可能落实到位。

培养习惯,在短期内可以通过制度约束起作用。推行强制垃圾分类制度,建立起监督与惩戒的机制,有助于发挥警示作用,令垃圾分类的观念深入人心。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制定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选定46座城市在城区范围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今年,推进垃圾强制分类的步伐明显加快。5月29日,北京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方面建议修改完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为开展垃圾强制分类做准备。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即将在7月1日即将正式实施,其中规定违反条例的垃圾处置单位,逾期不改的处最高50万元罚款。这意味着垃圾分类正在地方建立起更完善的法治基础。

做好垃圾分类,最重要的是做好垃圾分类的教育引导工作。经过多年的倡导和宣教,不少人其实不缺少垃圾分类的基本意识,但是面对着垃圾箱上“可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利用”的简单标识,大家缺少的往往是“如何正确分类”的相关知识。开展好垃圾分类教育工作,需要利用好大众传媒,给全民设置一堂“垃圾分类课”,让人们能够精准地进行分类投放;同时,不能止步于科普知识的初级阶段,还需通过灵活易懂的宣传手段,让居民深入了解垃圾处理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并进一步教导居民做好垃圾分类处理的日常工作,这方面工作的意义可谓立意长远。当社会形成了垃圾科学处理的群体意识,也许垃圾分类连“强制”都不再需要,最终将演变为一种习俗与共识。

总之,垃圾分类绝不是一件小事。唯有从制度建设、教育引导、习惯培养等多角度下手,才能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才能真正促进垃圾分类落到实处。(海外网评论员 吴正丹)

【责任编辑:田曼阳】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